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军旗飘扬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军旗飘扬  

一部饱蘸着血泪写成的雄壮的主旋律作品


2021-09-03 22:54:52  来源:百姓生活

——军旅作家贺贵成长篇小说《雪域高原》系列评论


      

图:军旅主旋律长篇小说《雪域高原》


[编辑按] 一部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全景式反映中国军人在青藏公路改建工程建设中,艰苦奋斗、赤诚奉献的40多万字长篇小说《雪域高原》,最近,已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群震撼世界的中国军人、一部激荡心灵的时代杰作”。为此,本网特地选取了11位评论专家、学者撰写的10篇对主旋律作品《雪域高原》的评论,作为系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喜迎新中国成立72周年的日子里发布,与网友读者共同分享。


[作者简介]


贺贵成,1963年生于四川省射洪市,大学本科学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巴金文学院终身签约作家,四川大学客座教授。1980年10月应征入伍,先后在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服役。因工作勤勉,曾8次荣立二、三等功。2003年12月自主择业,曾在四川电视台《税收与法制》和《四川地矿》栏目任主编、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共产党人》声像杂志任执行责任编辑、中共四川省委《四川党的建设》杂志社办公室任副主任、编辑部任副主任、精神文明报社任副总编辑。20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共发表文学作品近400万字,其中10多篇(部)作品获得省级以上文学奖。与人合著出版报告文学集《扫尽贪官》、《柏油路上的“战争”》、《忠诚卫士故事集》、《铸剑橄榄绿》等10多部作品。个人已出版报告文学集《昆仑作证》、长篇报告文学《醉风景》、影视剧作集《热血丰碑》、30集长篇电视剧作《生命线》、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集《人生路》、长篇小说《黑飘带》(被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改编制作成5集同名连续广播剧,并获中国优秀广播剧大奖)、《天路尖兵》(入选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成立60周年暨建党90周年“百部优秀作品”)、《守四方》(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献礼作品)、《雪域高原》(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作品)、网络长篇小说《绽放》, 其中《昆仑作证》、《热血丰碑》分获第三届、第五届“全国武警文艺奖”一、二等奖。



图:军旅长篇小说《雪域高原》作者贺贵成


[作品提要]


长篇小说《雪域高原》以20世纪80年代青藏公路改建工程的历程为背景,描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青藏公路改建工程指挥师,面对施工任务艰巨的实际情况,毅然决定由200名官兵组建工程尖刀连,将在4年时间内改建完成青藏公路全线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任务最艰巨、海拔5000多米左右的唐古拉山、风火山地段和万里长江第一桥——沱沱河大桥的施工工程。小说成功的塑造了以秦擎天、王大寨等为代表的筑路军人在高寒缺氧的雪域高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里和艰巨至极的工程任务面前,以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豪情和钢铁般的意志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的悲壮故事。是一部闪耀着民族之光、军魂之光和人性之光,赞美崇高、充满阳刚之气的雄壮的主旋律作品。



图: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贺贵成长篇小说《雪域高原》


[军旅作家贺贵成长篇小说《雪域高原》系列评论之一]


为中国硬汉塑像


吴  野


自从1952年海明威著名的小说《老人与海》问世后,形象冷峻、意志刚强、性格粗犷、宁折不屈的硬汉形象,便越来越受到文学艺术界的密切关注。


其实,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史中,在人类踏着血和火的曲折路径而跌跌绊绊的前行中,各个民族都曾出现过数不清的包括男性和女性在内的“硬汉”。没有他们,一桩桩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便无由完成,各民族的进步也难以想象。


感受着新时代的召唤,加之人生体验的强烈冲动,使本书作者贺贵成先生不能自己,他用20年时间创作出了4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雪域高原》,呕心沥血地歌颂了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战士那“热爱国土、热爱人民的赤诚之心”和那“一副压不倒、摧不垮的钢筋铁骨”,树起了中国硬汉的鲜明形象。



图:改建前蜿蜒的青藏公路


谁都知道,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永久冻土带修筑青藏公路,是个啃硬骨头的任务;同样,创造一部歌颂筑路英雄的作品也是一个啃硬骨头的任务。可是,读完这部厚厚的作品,我可以有把握地说:贺贵成干得不错,他出色地实现了自己的创作初衷。


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仅这一点就相当难能可贵。一群大兵,在荒无人烟的雪域高原上修公路,苦是够苦的了,他们的经历和精神非常值得记载和赞扬。可是,作为小说,又是40多万字的长篇巨作,怎么表述让人(特别是那些对此事并不十分关注,也并不知道关于青藏公路修筑过程的读者)读得下去并印象深刻呢?贺贵成紧紧地抓住了人物感情深处的复杂冲动,以最具普遍性的人性本身,打动着读者的心。作品一开始,随着后来被确认为是一场“笑话”的“炊事员持枪杀团长”事件,管理员秦擎天、炊事员黄宝宝、团部警卫班长李俊杰……反正这次事件所涉及的人,统统被盛怒中的团长“发配”到工程尖刀连,到青藏路第一线去承担最艰苦的任务。戏剧性的开端,唤起了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我们看见,秦擎天怀着复杂的心态,谢绝战友的相送,一个人悄悄地到工程尖刀连去上任就职去了。黄宝宝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工程尖刀连去了。其实,在工程尖刀连里,战士们都有着真实而又各不相同的感情活动。这是些贴近现实的描述,是出自每个人的切身处境。比如:有的想立功、入党、提干;有的却只想干够年限争取当个志愿兵,把每个月几块钱的津贴变成几十块钱的工资,以便给贫困的农村家庭一点微不足道的帮助——真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啊。贺贵成从最平易近人这个角度切入,首先在读者与人物之间建立起亲切感、认同感,读者自然就会关切地设想,这些同自己一样,有着复杂难言的情感活动,有着放不下丢不开的牵挂的普通人,就要到远离城市、远离家庭的雪域高原去了。在那种难以描绘的艰苦环境中,干着难以描绘的重活险活,他们会怎么样?撑得住吗?会发生什么事呢?人最关注的是人,是人的情感活动,是人的心灵激荡。当作品引起读者对人物的关切时,下面的叙述就好展开了。 


         

图:官兵们在改建中的青藏公路施工


接下来,在唐古拉山、风火山、沱沱河大桥的三大工程中,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从工程尖刀连中,冒出来的一个又一个铁铮铮的汉子,并且十分成功地展现了这个群像中丰富的层次和斑斓的色彩。他们并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他们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有着各不相同的个性,对同一事物也往往有着并非一致的感受。他们有共同的一面,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艰巨至极的工程任务面前,都能咬紧牙关,绞尽脑汁,苦撑苦干,决不后退。但他们身上更引人注意的,却是那各不相同而都合情合理的特殊性格。在阅读过程中,正是这些真实、鲜活的个性,在我们的心头刻下了凹凸鲜明的印象,乃至你完全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中认出某一个人来。


万山起伏,群峰如浪。可是,峰峰岭岭却又风姿迥异绝不雷同。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出现在《雪域高原》里的众多山峰式的人物,也都以各具特色的个性,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这群人当中,被刻画得比较出色的,无疑是秦擎天、何玲和王大寨。秦擎天具有硬汉子的钢铁般的意志,但他又是最具现代意味的硬汉。他情感充沛,想象丰富,知识面宽,求知欲强,他乐于与人沟通,而且善于与人沟通。不论是文化水平较低而又心事重重的士兵,还是团长的女儿、心细如发、感觉敏锐的连里唯一的知识女性——女军医何玲,他都能掏出真心来同对方交流。甚至就连一直把他视为眼中钉的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张德彦,最后都在他的精神感召下,与他坦诚相见,并且在人生轨迹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何玲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责任心的现代女军人,她在张德彦与秦擎天之间的感情转移,贯穿在三大工程的进展之中,被写得细致入微,真切动人。到何玲终于做出自己的选择时,你会觉得,这是情之所必至,势之所必然。连长王大寨是全连官兵敬重的带头人,但他同别人一样,也有着丰富深厚的感情。只是不善表达的他,在形势严峻、任务沉重之时,面对全连官兵,他总是疾言厉色、威严有加,而悄悄把这份情深深地藏在自己内心深处。他的疾言厉色之下,掩藏着对士兵的真心疼爱;他的厉声呵斥之中,渗透着对人的深深理解,王大寨严厉,严厉得可爱。是的,文中描述的是中国军人修筑青藏公路的故事,但同时也是或者说其本身更加是:人的精神在严峻中升华。透过这部阳刚大气充沛的作品,一个个富有现代特性的中国军人硬汉形象,像雪山,像峻峰,耸立在人们眼前,竖立在人们心上。



图:改建后的青藏公路


在页页是严寒、冰雪、工地、工程的《雪域高原》里,处处流淌着滚烫的绵绵情,处处展现的是火热的战场画面。对远方的恋人、妻子的说不尽的相思之情,对病势垂危的父母的歉疚之心,对陷入危机的婚姻的钻心的痛,对自己未来的浮想联翩,对文学的爱好,对音乐的向往,对战友的体贴、挂念、负疚、猜疑……如果说,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长篇小说的话,那么,在这与世隔绝的冰天雪地里,同生死共患难的经历,便大大地缩短了人与人间的距离,使人们都进入了别人的故事,人们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人们的欢乐与痛苦也交织在一起。他们为着祖国的安全和建设,履行着人民军人的神圣使命,他们服从命令,奋不顾身,团结合作,攻坚克难,完成了一项项重要的任务。于是,这部长达40多万字的《雪域高原》,在你的阅读过程中,便不再是关于某一工程的描述,而是一幅长长的浓墨重彩的关于人民军人听党指挥,敢于牺牲,勇于奋斗的动人画卷。


百年潮正阔,风起再扬帆。迈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把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一种政治品德来传承、一种党性修养来坚持、一种生活方式来倡导,矢志拼搏,永远奋斗,凸显硬汉风格,不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篇章。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四川文化研究所原所长、文艺评论家)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