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西部快报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西部快报  

让缺氧的高原不再缺石油


2021-11-26 21:43:46  来源:百姓生活


枯黄的草原、成片的沼泽、一望无际的戈壁、滚滚的黄沙、突然而至的大风、纷纷扬扬的大雪……这些在内地一年四季都难见到的景致,在一天的行程中都全部相见……



今年10月,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再次派出地震队第十五次登上青藏高原,在平均海拔4300米的阿尔金山无人区继续完成青藏高原北部关键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野外数据采集项目,成为2020年8月习总书记对羌塘油气勘查工作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后,率先响应行动进藏开展深部结构调查与战略资源探测地震勘探队伍。


然而,被派往的SGC2135地震队刚刚进入工区,复杂多变的高原气候环境就给先期到达的项目人员来了一个“下马威”……



上高原第一天


十月的青藏高原变化无常,突如其来一场暴风雪,给广袤的草地覆上了一层白皑皑的棉花被……


“呼——呼——……”一阵阵寒冷的高原风吹在脸上,安全副组长兼卫生员谭卫华感觉有些缺氧,忙示意师傅停车,然后下车大口喘气。呼出来的白气,没在嘴鼻前作任何停留,转瞬间就被风吹得无影无踪。


去年4月,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中标中国地质科学院部署的青藏高原北部关键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野外数据采集项目,在地震队全体项目人员的努力下,顺利完成西藏双湖县境内的勘探施工,今年再次闯入无人区,开展新疆若羌县境内剩余的230千米的工作量勘探。


从主营地出发,颠簸10余个小时后,车队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这里是海拔4500米的无人区,与设在依吞布拉克的外围支撑点相距300多公里。他们要在这里建立营地,开展尽职调查和测量。可车队刚停下,一场突然而至的爆风雪就来临,导致天光变暗、气温骤降,凛冽的高原风吹得大家睁不开眼,呼吸异常困难。



“必须马上搭好帐篷!……”有高原生存丰富经验的修理班长姜湘军指挥。于是,大家顾不得眼前困难,忙七手八脚卸货、理绳、挖沟、埋桩、压土……开始野营地的搭建。



大作忙碌着,使出浑身解术与风抗衡,努力拉拽着帐篷,不让雨篷飞出去。强风只吹得篷布东鼓西凹、噼啪作响,无情地消耗着队员们的体力。


终于,经过一番奋战,帐篷一顶顶地被牢立于地面,成为雪域高原上的庇护所。大家能够在这里战严寒、斗风雪、抗高反,展开高原油气勘探……


不可或缺的指路牌


阿尔喀山北麓,碧蓝的天空下,一辆皮卡车踽踽前行,车斗里装着数十块交通指路牌。


坐在车中的司机班长朱国晴不时低头看一下航迹,对照在哪里立路牌才最合适。


高原上地貌相似、地形复杂,没有多少可用的参照物,车行四通八达的旷野,稍不留神,就会迷路和陷车。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在车辆的必经之路上,立上显眼的指路牌,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天,朱国晴就带着大家,将一个个指路牌栽立在必须路口,指示安全路线,以免施工车辆跑错方向或发生陷车。他们必须把每一块指路牌埋得足够深和扎实,才不至于被强劲的高原风刮跑和吹毁。


指示牌一路从依吞布拉克镇通到分营地,成为无人区中一道独特的人工风景,它们宣告着在方圆数一至两百千米的范围内,有地震队工作人员的活动。



经过一整天的埋设,当最后一块指路牌牢牢地插立于雪地,所有人员已经累得瘫坐在地上。这时,天色暗淡下来,气温开始骤降,大家不敢久留,只能登车赶回营地。


两束车灯光就跳跃在高原旷野,如并排飞行的两只荧火虫……


与棕熊擦肩而过


最低气温已到零下20°C。


阿牙克库木湖边,测量操作员正在踏雪施工。在一片白雪的映衬下,红工装显得是那么地耀眼,远远望去,如散落雪地的几片红梅花。身后,刚刚踏雪留下的脚印,不一会儿就被高原风疾速抹去,像是从未踏踩过。


“伏下,有熊!”刚翻过一处无名山头脊,测量操作员黎贵朝突然停止了前进,给大家做手势,告诉大家不要发出声响。大家这才发现,在百米之外斜坡下面,一只体格庞大的棕熊正站立着往这边张望。


“大家快拿出喷雾,千万别乱动和出声!”测量班长崔宗飞指示。于是,大家紧绷神经,动作极其小心地从各自的背包中摸出防熊喷雾,持在胸前,随时做好喷雾动作准备,以防止熊到跟前攻击的准备,同时通过电台呼叫,让随行车辆慢慢向这边靠近,以驱赶走熊。


经过短时的对峙,棕熊终于败下阵来,顺着山的另一边撤离了。大家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在高原无人区施工,与群狼、熊、牦牛、野狗不期而遇是常的事,大家必须做好防范,以免相互受到伤害。”多次上高原并有丰富无人区穿越经验的驾驶员兼向导谈毅说。


除此之外,在高原防冻、防迷路、防沼泽区域陷人陷车,以及对各种突然情况进行正确处置和开展急救,都是项目纳入HSE管理必修课。(通讯员 杨擎宇 罗睿 景湘 叶天生 江勇)




责任编辑:张婷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