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人物专访  

人生旅途砥砺 艺术之树常青


2017-11-10 14:15:24  来源:百姓生活网

 

——记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著名漆画和雅篆与图腾大师司徒华

 

百姓生活网西部新闻 记者 刘和平

 

每个人是一本书;一个不同色彩的故事;一个既相似又不同的日月轮回;更是一种琢磨不定的命运图腾;贯穿星移斗转岁月的当属“苦难”二字。苦难“养育”乾坤,精装出千古史册,更孵化着英才和辉煌。古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的励志故事,今有无数仁人志士,书写新的华章。昔日砥砺时,现今硕果枝。锋磨岁月里,铸就俊杰士。司徒华的人生和艺术生涯正是沿着这条逻辑线发展而来的。

 

 

司徒华先生

 

1995年,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在全国遴选“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选了两年半,全国报名,选来选去,四川把我推荐去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城市推荐的都是有学历搞创作的,科班出身的,好在我是学院派的,竟然我被高占祥部长看上啦,他对我的作品点评是:‘传统、不拘泥、有创新、求发展’。十大民间艺术家结果选出11个,有一个是微雕的,舍不得把他去掉,后党组开会研究,十大民间艺术家,就十大吗?怎么搞了个‘十一大’呐,就把那个微雕去掉了。”回忆当年那段难忘的经历,司徒华至今还记忆犹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四川美术学院学习工作的司徒华,经导师培养,个人勤奋努力和多年来的潜心钻研,成功地创立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彩釉镶嵌漆艺画》。由此创作的上百幅精美绝伦漆艺精品,举世瞩目,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引起轰动。其作品纷纷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中外著名的博物馆及有关机构和名人所收藏。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美国CNN等众多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一跃成为著名漆画大师的司徒华1997年在获得中国民间艺术最高奖项“山花奖”后,被中国文联授予“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庚即又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世界华人艺术家””殊荣。接下来,一连串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委员、四川省旅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 、四川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旅游商品协会会长 、四川师范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特聘教授和中国四川东方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院长等头衔相继冠于其身。面对这一切,饱经风霜的司徒华处惊不变、淡然自守,我行我素于他酷爱的艺术天地里。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彩釉镶嵌漆艺画、中华第一雅篆、中华姓氏图腾新创相继而生……

 

1942年5月,司徒华出生在重庆旧政府一个官僚家庭里,父亲谭文节是四川大学法律系毕业的高材生,就职于国民党中央政府的监察委员。据司徒华回忆,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了欢迎毛泽东的到来,父亲带着他参加了国民政府举办的招待宴会,意外地见到了蒋介石和宋美龄,看到小司徒华后,蒋介石和宋美龄还不经意地抚摸着他的头。1949年,东方地平线上已露出胜利的曙光,新中国即将诞生,国民党政府中的一些人员纷纷随老蒋逃往台湾。而看透了国民党腐败政府的司徒华父亲,在姨父唐君照(解放后南京党校第一任校长、东南大学副校长)与姨妈等地下党的策反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在重庆这片故土上,站到人民和共产党这一边,并参加了解放重庆的筹备工作,担任解放重庆组织委员,积极配合南下的解放大军接管重庆,为新中国人民政权的建立做出了较大贡献。谭老先生去世时,民革《团结报》还登文刊发讣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61年,司徒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因品学兼优,得到了时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戏剧家熊佛西(1952年12月—1965年10月)的赏识和特殊关照。司徒华说:“熊院长是我生命中的5个恩人之一”。在司徒华漫长艰难的人生与艺术生涯中,他所感恩不尽的五个恩人分别是: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熊佛西、油画家莫朴、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沈福文、漆艺画宗师蓝有智、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司徒华深情地对记者说:“没有他们,就没有我司徒华的今天。”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年的夏天放暑假,司徒华坐船从上海回重庆探家,穷学生因为没有钱,坐不起客舱,他就只能选择了货仓。货仓处于客轮的底部,又逢炎热的夏季,闷热烦躁可想而知。

 

当年从上海到重庆,逆长江而上,客轮要走一个礼拜,酷爱美术的司徒华,利用在船上的这段时间,常常独自在船舱外画画,他发现每天总有一个人站在背后看他画画,那个人打着赤脚,穿着一双塑料凉鞋,司徒华从没见过什么叫塑料,好奇地问这是什么鞋子?那人幽默地告诉他,这是“两栖鞋子”可以下水。开始时,司徒华对这个陌生人并不感兴趣。后来,渐渐地戒意消失了,他与这位先生攀谈后,方知这位先生与他同船到重庆。第三天,船行至三峡时,司徒华抓住时机画出三峡的景貌,这位先生看着他的画说:“小青年,你画的很像,但不是艺术!”司徒华一听此人对自己画的评价,头都没抬,不服气地心想,你多嘴多事。后来一想,不对,这肯定是一个高人。司徒华再一次仔细端详对方,发现模样儿长得酷像白求恩,高高额头,头发往后面梳着,大约50岁左右。相处几天后,司徒华与这位先生从陌生成为了朋友。“白求恩”几乎每天陪伴着司徒华,与他交流,给他讲美术知识,教他怎么绘画等,使司徒华受益匪浅。这位莫逆之交的“白求恩”,总是随身携带着一个油画箱,里面装有油画笔、油彩等作画工具,还有画架、一套画具。客轮终于到了重庆朝天门码头,旅客们相距离开了船仓,只剩下司徒华与“白求恩”两人了。轮船停靠在趸船码头旁,还要沿着朝天门码头台阶一步步往上走。那时,生活条件差,穷得没什么吃的,司徒华单薄瘦弱,暑期回家,只带了两件汗衫,没有什么行装,爬朝天门台阶,不负重,都累得气喘吁吁。目睹“白求恩”带着这么重的油画箱,再望着高高的层层阶梯(那时码头没有“棒棒军”,全凭肩挑背扛,将个人的行李盘上朝天门)。司徒华主动上前说,“老师,我帮你提一个不介意吧?” “白求恩”看了看司徒华,见他那么瘦,营养差,身体不好,实在不忍心。但周围空空如也,确实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于是,便勉强同意了。司徒华帮老师背起三、四十斤重的油画箱,两人拾级而上,费了不少劲,才走到了港口。临别时,“白求恩”从衣兜里摸出一个牛皮夹子本本,扯下一张纸,签上自己的工作单位和名字送给司徒华说,“我们交个朋友,好吗?” “好的,谢谢!”接过签名的纸,司徒华马上回应道。他一看此人的名字和浙江美术学院的工作单位,眼睛一亮,这不是大名鼎鼎的中国著名油画家莫朴吗!司徒华庚即欣喜若狂,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莫朴老师生前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鲁迅》、《百团大战》、《我们战斗在苏北》等一系列美术作品。自认识了莫朴老师,成为莫逆之交,我们后来时常通信,并得到他在艺术上的指点。”司徒华为当年在江轮上邂逅莫朴老师而感到终生庆幸。

 

1965年,司徒华告别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回到了重庆的老家。但当时,要吃饭、要生存、要养活家里人,成为司徒华当务之急首要解决的大问题。尽管导演当不成了,却还有画画的一技之长。曾在《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上发表过的美术作品,成为司徒华寻找工作所依赖的唯一“资本”和“敲门砖”。1965年的夏天,整个山城重庆伤仿佛犹如被罩在蒸笼里一般,酷热难耐。一天上午,急于找到工作的司徒华,顾不上烈日灼烤,抱着去四川美术学院碰碰运气的心态,一路打听到了九龙坡附近,烈日下的市区街道柏油路被烤成“稀泥”状,穿着塑料凉鞋的司徒华行走在路上,脚下不时传来啪哒啪哒地响声,脚底板上磨起了串串血泡。中午11点左右,司徒华终于找到了四川美院所在地的黄桷坪,一个住宅楼的院落呈现在眼前。后来才知道,这是四川美院教授们的居住点。当司徒华正想着怎么办时,只见一位老者打着遮阳伞,外出买东西。司徒华见他很面善,心想肯定是位教授老师,于是便主动跑过去问路:“请问老师,这里是四川美术学院吗?”老者打量着眼前这位瘦弱的年轻人问道:“你有什么事找美术学院?”司徒华回答道:“我是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学导演的,想来找份工作。”老者随即说:“四川美术学院没有导演工作,不要导演”。老者觉得奇怪,学导演的怎么跑到美院来找工作呢?接着说:“别去了,美术学院已经放假了。”司徒华马上反应过来改口道:“我会画画,在人民日报和艺术馆里发表过我的作品。”老者一听,似乎有了点兴趣,“把你的东西给我看看”。“没带来。” 哎,司徒华有点后悔,怎么不把过去发表的作品带在身上呢?一番交谈后,这位老师觉得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是一个等闲之辈。便告诉他:“前面就是四川美术学院,明天早上九点钟,你来找我,我姓沈,三点水的‘沈’,你可叫我沈教授”。喜出望外的司徒华回到家后,立刻把他过去发表的美术作品和习作认真的准备好,第二天早上八点钟左右就赶到了四川美术学院。只见学院的大门紧闭着,仅有中间的小铁门敞开着。司徒华推开小铁门跨了进去。传达室守门的师傅突然见有人闯进来,大声喝道:“崽儿!做啥子?学院放假了,你找哪个?”“我找沈教授。”老头警惕的眼神马上缓和了许多,“哦—-沈教授来打过招呼了。”传达室师傅显然事先知道今天的约会,随即热情地为司徒华指路:“你看着前面对直走,看到鲁迅的头像(雕像)左手边教学大楼一个办公室,他在那里等你。”按照守门师傅的指点,司徒华很快就找到教学楼,来到一间办公室前,门半掩着,抬头一看,上面挂牌“副院长办公室”的字样。“原来沈教授是位院长啊!这回可碰到管事的领导了!”司徒华在暗自窃喜的同时,又情不自禁地收住脚步,一阵忐忑不安的思绪涌上心头,会面后,沈院长他们会不会要我啊?七上八下的想法让司徒华迟疑了好一会,他给自己吃个定心丸,鼓起勇气探了探头,然后敲了敲门。“请进!”沈教授知道是他约的特殊客人来了。推门进去后,司徒华恭恭敬敬地立在沈院长面前鞠了个躬:“沈院长,早上好!”“你怎么知道我是院长啊?”司徒华指了指门上的挂牌,聪敏地回答道:“你写在头顶上的呐,院长办公室。”沈院长含笑着说:“把你的东西拿给我看看”。

 

 

沈福文院长

 

司徒华庚即拿出带来的作品,边展示给沈院长过目,边在一旁解释道:“这是人民日报发表的,这是……”。沈院长和蔼可亲地说:“你先喝点水,我看看再给你说。”老教授全神贯注地仔细观看着司徒华带来的画作后问司徒华:“你知道什么叫漆艺吗?”“我知道,就是庙子里头画着、门上画着的……” 沈院长听完司徒华的解释后说,“你到我家去看看吧,把你的画放在这儿,跟我一块走。”于是,司徒华跟着来到了沈院长家,一进门,迎面的是一张大照片,使司徒华大为惊诧。照片上的两个人,其中一个是沈院长,另一个是郭沫若。照片下面标注着一行文字说明:“中苏友好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副团长沈福文”。紧接着,更让司徒华兴奋不已的是:沈院长考察了司徒华后,当即拍板让他留下来,并安排在美院的漆工厂工作。那一刻,用“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来形容司徒华人生的突然转折,再恰如其分不过了。找到了饭碗,一家人生存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司徒华万分感激沈福文院长。司徒华告诉记者:“我无什么报答的,只有用自己不怕任何困难、勤奋工作的业绩,来回报帮助过自己的恩人们,”在彩釉镶嵌漆艺领域里,他师承漆艺大师蓝有智教授,不仅得到了真传,还幸福地获得了蓝教授独生女的爱情,结成百年好合。此后的多年里,在学习、研习、继承蓝有智教授漆艺的基础上,司徒华经过反复的摸索,成功地推出了自己研发创新的漆艺作品,获得国家的认可并收入博物馆,司徒华本人也同时跻身于“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的行列。

 

 

年轻时的司徒华与四川美院院长沈福文(左)合影

 

司徒华凭着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终于蝶化成身,名成功就。司徒华告诉记者“我从开始到现在,并不是什么高尚的人生目标支撑着自己,而是为了活下去,为了生存,才这样拼命的。”

 

 

 

1995年司徒华创作的漆艺画

 

雅篆与图腾:看惯了行、草、隶、篆的传统书法,突然间又被眼前司徒华创新的像篆体又不同于篆字的书法作品刷亮了眼睛。中华民族汉字的优美之处,就在于从甲骨文起逐步演变,源于象形,精于象形,每个笔划组合搭配的合理精当,恰到好处,表意能力极强。所以,才将五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承载至今。

 

 

司徒华的工作

 

 

书写雅篆

 

 

1000多米长的稿纸

 

历经多年的潜心钻研与探索,司徒华在传统篆字基础上,巧妙地将汉字中的“形”与“意”融合一体,运用“劈、描、挑、圈、舞”五笔字划造出独一无二、别具一格的书体。它既保留着传统文化底蕴,又彰显出创新特色。司徒华赋予这种字体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华雅篆”。仓頡造字,成就了中华文化,司徒华研发的“中华雅篆”“龙飞凤舞,横空出世,深受书法爱好者好评”

 

 

 

中华雅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童年时期的司徒华家境贫寒,五姊妹中他是老大,经济生活十分困难。“我刚刚小学毕业读初一,当年我的班主任对我特别好,家里很穷,他当时跟川剧团、京剧团等剧团有很好的关系,就把他们的唱本拿回来给我腾抄,抄一本3块钱,我从来没间断过,天天回来抄,不是他给我抄唱本的机会,我要上学就交不起学费,还要吃伙食,就这样抄唱本维持了几年。我抄唱本由3块钱提高到5块,老艺人看了唱本,评价抄写的仿宋体字像印刷的一样,这就是我开始对字的认识。”每每回忆那难忘的岁月,司徒华仍然为之动容。他11岁时,利用放学后夜间休息时间,为重庆京剧团、川剧团、越剧团、曲艺团老艺人在煤油灯下抄写“唱本”,一抄就是八年,练就了各种字体。17岁时,司徒华又开始学习篆刻治印,接触到除小篆之外的大篆、钟鼎文、甲骨文及岩画。五十年后,司徒华又创立了以“劈、描、挑、圈、舞”五笔字划造字的书体“中国雅篆”。与汉字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司徒华,不喜欢走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在他的人生词典里,“创新”两字才是真!于是,他在书法字体推陈出新的同时,眼光死死盯着华夏图腾的文化领域,一关注研究就是50余年,他发现:中华姓氏在远古时期大多以类似图腾形式出现的。为此,他尝试着将中华“百家姓氏”与中华图腾合为一体的新书体。12年来,司徒华大师每天工作12至16小时,发掘整理出“伏羲、炎帝、黄帝、嫘祖、蚩尤、帝尧、帝舜、大禹”八个“中华始祖图腾”及涵盖世界13亿华人的688个“中华姓氏图腾”。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发掘整理和创新之举,“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添上浓重的一笔。”现今76岁的司徒华,已将多年来研究创新的成果编著成《龙腾图~中华姓氏图腾宝典》一书,即将出版发行以飨读者。

 

 

伏羲图腾

 

 

炎帝图腾

 

 

黄帝图腾

 

 

嫘祖图腾

 

 

蚩尤图腾

 

 

帝尧图腾

 

 

帝舜图腾

 

 

大禹图腾

 

 

 

 

 

即将八大始祖姓氏图腾铸在鼎上

 

司徒华的第五位恩人——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获悉后,非常高兴,并于2017年11月7日亲自为司徒华的《龙腾图~中华姓氏图腾宝典》著作作序:“厚积薄发——认识司徒华先生二十多年了,那是1997年5月18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地点在北京紫禁城里,‘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正在隆重举行。

 

司徒华创立的‘中国彩釉镶嵌漆艺’精美的漆画,在紫禁城里大放异彩。这些作品其后为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司徒华说,这是他在沈福文、蓝有智等漆艺宗师肩膀上,三十年努力的结果。

 

二十年后,司徒华又一次立在我面前,他说,他花了五十年时间,用‘劈、描、挑、圈、舞’五笔字画,创立了中国书法新书体——《中国雅篆》。

 

《中国雅篆》以篆为基本型,龙飞凤舞,横空出世,深受书法爱好者好评。

 

近二十年来,他每日十二小时乃至十六小时,‘卧薪尝胆’发掘‘中华始祖图腾’与‘中华姓氏图腾’。历经四千多个日夜,为中华民族,重塑了688个姓氏图腾,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添上浓重的一笔。

 

司徒华一生,厚积了五十年,做了三件事:创新‘中国彩釉镶嵌漆艺’,创立‘中国雅篆’,发掘‘中华始祖图腾’。他说:‘耐得住寂寞,远离诱惑,肩负使命,才能有收获!’

 

五十年磨一剑,让中华文明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这就是他最大的心愿。——高占祥 2017.11.7”

 

高老发自内心的高度评价和点赞,是对司徒华先生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所作出贡献的充分肯定。

 

 

附: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作的序原文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