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网讯7月16日,初伏,大雨,下午六点过,刚刚下班回家,老母亲已将饭菜端上桌,李光宗突然接到当班二线钟主任的电话,电话那头说120急诊转运一位刚发病的卒中病人到院,可能需要急诊桥接治疗,这通电话仿佛冲锋号角吹响,来不及吃饭,火速赶回医院。接到电话的其他介入成员也迅速就位。
这是一位突发意识障碍伴右侧肢体无力两小时的患者彭婆婆,经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当班的医生快速评估,与家属仔细沟通病情后,入院仅15分钟就启动了静脉溶栓治疗,此时神经介入小组的成员已全部到位。
静脉溶栓的同时进行急诊脑血管造影检查,手术台上的患者右侧肢体已经有自主活动,但混合性失语仍然显著,医护人员听不懂彭婆婆所言,彭婆婆也听不懂医护人员的话,通过紧急造影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M2端重要分支闭塞,该分支对于彭婆婆语言功能的恢复尤其重要,所谓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经过介入小组的迅速判断及讨论,决定进行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动脉支架取栓术。
很快,血管被成功开通,手术一结束,彭婆婆就能遵医生的指令活动肢体,术后在医生陪同下复查头颅CT,未发现明确的出血及低密度影,返回病房。此刻,夜幕降临,街头的风雨淅淅沥沥。
7月16日早晨查房,彭婆婆开心的将自己的右侧的手脚举起来给李光宗看,“李医生,今天早上五点我就能说话了。”在彭婆婆及其家属连声道谢中,李光宗此刻心中一股暖流,作为神经介入医生,最欣慰的莫过于此。
24小时待命,随时可能进入战斗,并且大多数时候在半夜,也始终坚持,因为脑细胞的挽救刻不容缓,一旦错过最佳抢救时间,非死即残疾,将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良结局,并给整个家庭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静脉溶栓是治疗超早期(发病3-4.5小时之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证据最为充分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静脉溶栓将堵在血管里的血栓溶解掉,使闭塞的血管再通,即使恢复血供,减少缺血脑细胞的坏死,且获得治疗的时间越短,获益越大。但有的病人血栓堵在大血管中,仅仅通过静脉溶栓治疗可能难以完全开通血管,如果病人发病在6小时以内,就可以由神经介入医生采取微创神经介入手术,将堵在血管中的血栓取出来,恢复脑组织血供,挽救缺血的脑细胞,避免病人发生严重残疾甚至死亡等不良结局。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综合卒中中心、示范卒中防治中心、中风120特别行动组成员等,神经内科卒中小组24小时持续在岗在位,为您的脑血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