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社会传真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社会传真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宜居生活环境


2020-08-21 08:12:29  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在疾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蒲江县按照“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以巩固卫生城镇创建成果为抓手,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健康城镇建设等工作,立足爱国卫生薄弱环节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围绕“五大常态专项行动 ”,突出“六项一月一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为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引导居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2020年,蒲江县全方位开展“健康蒲江,爱卫同行”全民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等健康支持性环境,为“健康蒲江”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自从建了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我经常来这里锻炼身体。以前逛公园、逛街、散步是为了娱乐和健身,现在不一样了,还能一边健身一边学习健康知识,身体也比以前好多了,真是太好了!”正在锻炼的刘大姐说道。到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锻炼的人很多,有老年人、儿童以及下班后休闲散步的年轻人,多样化的健身场所和设施,每天都吸引了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进行体育和休闲活动,积极乐观向上地打造自己的健康生活。



蒲江县“健康主题公园”,位于蒲江县成佳镇麟凤村,健康主题公园将健康核心知识融入到公园设施中,是集健康、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园内设有“健康主题公园”的标志牌、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知识小贴士、健康温馨提示、慢病防控知识、戒烟限酒宣传等健康宣传。通过植入健康元素,让人们在游玩、赏景、散步、健身的过程中获取健康生活方式和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健康知识和技能,以不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促进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和谐。


蒲江县“健康一条街”,全长约550米,位于广场东路至鹤山南路。起点位置设有形象牌,沿途设有健康宣传栏,健康宣传造型,健康互动转盘等艺术造型,可以让广大的居民朋友们在锻炼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


蒲江县“健康步道”,全长约两公里(约3000步),起点位于顺城路望山栖酒店处,终点位于顺城路与大溪谷入口交汇处。以原有的标识标牌风格为基调,再增加一些健康方面的元素,使得内容丰富多样的同时,又与现在的环境融为一体。健康步道起终点位置设有形象牌,沿途设有健康宣传栏、健康四大基石造型、米数提示牌,小提示牌等艺术造型,可以让广大的居民朋友们在锻炼的同时,学习到更多的健康知识与技能,养成“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行为。


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康一条街等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的打造,提升了城乡居民健康生活品位,营造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将健康元素融入居民日常生活,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健康素养水平,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康生活,推进健康蒲江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下一步,为推进健康促进工作不断走向深入,蒲江县还将继续打造健康餐厅、健康单位、健康学校等健康单元,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共同打造茶海中的花园村庄


麟凤新村位于成佳茶乡AAAA景区内,全村总面积5.2平方公里,辖13个村民小组,959户2506人,是成佳镇的农民新型居住区,共有110幢川西民居风格的“小别墅”。整个小区不仅配套完善,风貌优美,周边还有茶山环抱、成片的马尾松林和千亩海棠、茶花,是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点。近年来,成佳镇麟凤村认真践行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2016年创建为省级卫生村,2017年以成佳镇创建国家卫生镇为契机,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入手,麟凤村对全域村庄的空间形态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民宿群体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来;同时,以创新开展“最美庭院”“星级墙”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庭院整治等自我考评机制,调动村社干部群众主动参加环境整治行动的积极性,巩固村民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自我改善,走出了一条将麟凤村干净整洁的村风村貌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转变为全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带动三产融合发展的绿色生态乡村振兴之路。



从“荣辱榜”到“星级墙”,爱美比美成了乡村风气


在麟凤村,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里设立了“荣辱榜”,定期评出先进和落后家庭,在村口最显眼的公开栏内设有一面“星级墙”,用照片直观“晒”出各家的卫生环境整治情况,并对各家进行星级评分,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村民悉心打造的美丽庭院。“乡村是熟人社会,谁家上了荣辱榜被曝光,不用干部上门就自觉动手整改了。星级墙更能提升村民的荣誉感,形成爱美比美、互比互评的氛围。


“这就像一面荣辱镜,既能最直观地折射各家的整治情况,也能激励村民为荣誉而时刻自发保持动力。”长期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成佳镇农林站负责人张翼认为 ,一面“星级墙”激活了村民共享的自觉性,一张“荣辱榜”调动了群众长期参与的积极性,在长效机制作用下,追求“美丽”已成为每个麟凤村民的自觉行动。如今,村民还会自觉认捐、认建、认养村内公共设施或绿地,都会在“荣誉石”上刻下姓名。张翼是党员,带头拆掉了家门口的泥土围墙,按照村里统一安排负责一块绿地责任区的日常管理。如今,十万亩茶海间筑起的花圃中郁金香、海棠盛放,成了麟凤村的一道风景。



从“袖手看”到“动手干”,美好愿景激发村民共同参与


“做旅游必须有环境,美丽村庄的维护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村民自治才是长效的核心。”村主任陈昌文的一席话引发了郑洲的思考。“这里是我们共同生产生活的家园,如果自己都不自觉参与还能靠谁呢?”绕着村里营业开放的民宿转了几天,郑洲也带着一脚泥一头扎进家门口的茶园。清除堆放的陈年杂物,种下大片海棠,搭起玻璃栈道,脚下的茶海与天边的丘陵相映成趣, 他家的庭院一天一个样。看到变化的村民纷纷效仿,转变意识共同参与渐渐成了村里的风气。“亲戚朋友来了都羡慕,说我这小花园比城里住着还安逸。”郑洲说,尽管每天都要在房前院后忙一两个小时,但干净整洁的环境也带火了他的民宿。“离采茶节还有半个月时间呢,预订电话早就络绎不绝。”


“动员村民投身美丽村庄建设,让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中,感受到美丽村庄建设的好处,实现了从‘冷眼观’‘袖手看’到‘拍手赞’‘动手干’的转变。”陈昌文说,现在村里村民们对环境整治干劲十足,共建、共管、共享的氛围逐渐形成,不仅能迅速收齐过去比登天还难收的卫生费,村民们还养成了垃圾自觉分类处理定点投放的好习惯。


成佳镇麟凤村只是蒲江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一个缩影,在下一步工作中,蒲江县将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推进健康蒲江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全民健康基础。



践行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  共创共享幸福美丽新乡村


明月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幅员面积6.78平方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727户、2266人。近年来,甘溪镇明月村不断巩固提升省级卫生村创建成果,认真践行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以“七改七化”、“示范型”创建为切入点,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提升村容村貌,昔日“脏乱差”的农村,上演了一幕幕华丽转身的“变形记”,从一个市级贫困村蜕变为现在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也成为文创陶艺新圣地和安居乐业理想村。


一是以“七改七化”为重点,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迎着暖阳,走进明月村,只见竹海、茶山,村内独具特色的林盘民居创客院落,平坦宽敞干净整洁的道路,俨然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自甘溪镇创建国家卫生镇以来,明月村加强在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上的强力行动,结合本村实际,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和村容村貌提升作为主攻方向,确定以“七改七化”为重点,强力推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七改七化”得到了村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参与,实现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良好局面,有效巩固了农村环境治理成果,村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人居环境卫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全村自来水覆盖率、天然气入户率均达95%以上,光网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9.3%、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达90%,大力推进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大幅度提高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覆盖率,极大改善了群众生活环境,提高了群众的卫生健康意识。


二是以“示范型”创建为引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明月村,无论是村内道路还是农家院落都焕发着美丽新农村的气息,坚持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依托产业基础做优生态基础,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造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消费场景和生活场景,积极推动明月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按照“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和“原生态+新风尚”理念,加强对茶山、竹海、松林等生态本底的保护与发展,注重保护马尾松林以及凉山渠、明月渠水系特征,推进景观梳理、绿道建设、旅游厕所、农户风貌整治以及院落美化,先后实施院落改造和川西林盘整治项目20余个,建成2300余平方米文化广场、旅游接待中心、8.8公里旅游环线、7.7公里绿道、8个生态停车场、6个旅游厕所,进一步提升明月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承载能力,持续改善农村人民环境,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责任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