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人物专访  

翰墨春秋甲骨文 78岁李教文老先生的艺术人生


2019-08-09 13:22:02  来源:

百姓生活网成都讯(刘光 记者 刘和平) 纵观中国书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结绳计数到甲骨、钟鼎、籀文、大篆、小篆、隶书、魏碑、真草、行草至今五千年。当代书法大家艺苑中,奇花异草,群芳竞艳,馥郁飘香。书法界奇人78岁的李教文先生,半世的以来,孜孜不倦潜心于中华十二生肖甲骨文、篆书等书法。他独特别致的书法艺术,不仅刷亮了中国书法界和广大书法爱好者们的眼睛,其“咬定青山不放松,仍尔东南西北风”的忘我执著,挥毫不懈的顽强精神,与他的书法墨宝一样,更是芬芳袭人。

 

 

金秋时节,五谷飘香,由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成都市书法家协会、成都市美术家协会为指导单位,四川省传统文化促进会协办的“最美中国字?李教文中华十二生肖甲骨文、篆书书法展”,近日在成都文殊坊川味中国文创馆隆重举行。四川省及成都地区有关单位的领导、文化名人、书画艺术家及媒体记者共160余人出席开幕活动。此次李教文书法作品展是文殊坊经营管理公司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而筹办的一次公益性文化活动,旨在传承传统历史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书法艺术的传承、发展与创新,肩负起“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和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使命。

 

 

李教文,1941年生于陕西洛川县,“幼承庭训,喜爱书画,虽家贫竭蹶,仍临池不辍;至入学,其艺术稟赋亦为师生所重。”“辞赋三大家”之一的文艺品论家、作家、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何开四先生评语言简意赅。

 

 

1958年12月入伍的李教文服役期间,曾荣立三等功两次,任西藏日咯则军分区副参谋长,1985年专业成都市任市政协文史办副主任、主任等职,2000年退休。李教文自上世纪60年代临习隶书、小篆,擅长甲骨文、金文及隶篆书法至今。自进入21世纪以来,其甲骨文篆书书法作品在全国书画展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屡获殊荣。2009年在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展”中,其20幅甲骨文篆书作品,被建川博物馆收藏。2010年10月荣获“中日菲国际书法大赛”二等奖;2012年12月,参展的作品《甲骨文歌》被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作品《徐步云甲骨文歌》2014年1月被北京郭沫若纪念馆收藏;在李教文的书法艺术作品中,女书作品更是一绝,其作品曾在湖南红瓷茶缸纪念邓小平诞辰105周年全国大赛上荣获金奖。作品《祖国万岁》荣获北京“共和国杰出书画名家”展金奖。

 

 

尤其是李教文先生以甲骨文篆书等书写的《孙子兵法》、《石鼓文》、《长恨歌》等中华名篇巨幅长作,成为中华甲骨文之最,贵为中国文字文化的宝典,令人称绝,叹为观止。

 

在此次书展上,李教文的篆书《陋室铭》、《王维诗山居秋暝》、龙生九子《九龙图》、《白居易长恨歌》、女书《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甲骨文对联、含有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鸟虫篆等字体的十二生肖作品、《百寿图》等经典作品引来众多名家和书法爱好者们观赏。

 

 

“辞赋三大家”之一的文艺品论家、作家、四川省作协名誉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何开四先生对李教文的书法点评有加:“工作之余,耽于书艺,如痴如醉,可谓知之者不如爱之者,爱之者不如溺之者也。金刚虽坚,愿力为坚。由是,艺道精进,臻于上境。尤于甲骨文、秦篆汉隶造诣精深。其运笔之轻重、徐疾、偏正、曲直,皆具大家风范;复广采博收而匠心独运,融以百花而自成一味,皆有来历而别具面目;藏文、满文、东巴文、回文、女书咸融而包之,非异稟者不能为也。教文先生为书界奇人,亦书界之道人。”

 

 

2003年李教文接触到湖南瑶族“女书”,又称之为江永女书,并为此着迷。他发现,女书靠母传女,老传少,一代代传下来。其字体菱形状,秀丽娟细,造型奇特,又被成为“蚊形字”字符以“点、竖、斜、弧”四种笔画构成。女书存在已有数百年历史。李教文认为,“女书就是母女之间的一种交流,封建社会男人来了不说话传女不传男,在湖南地区现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毛笔写粗了都不行和甲骨文一样它是个硬笔书法。它是线条圆点点圆圈圈四种符号组成的。”无论要练习任何字体,李教文都严格探究其潜在的规律和章法,而不会随意而书。

 

中国汉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四川省著名文博专家 高文:“李教文是一个德艺双馨的文化学者;德艺双馨的书法家”

 

 

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 陈荣对李教文的书法感受真切:“喜用甲骨文、钟鼎文创作难能可贵。中国文字有丰富内涵且辨识不易,我们至今都还念白字,更不要说远古的文字了,李教文先生则对甲骨文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乐此不彼,其精神实在难能可贵。”陈荣先生高度赞赏李教文“喜作巨幅长篇,如:用甲骨文书写的二十七米长卷孙子兵法,用石鼓文书写的四尺十条屏等宏篇巨制三十余卷,彰显军人气魄。”

 

“不能到古人佳处,总以为乐,则自是有余。”“其愈久益深尤面不厌者,书也。至于学字,为于不倦时,往往可以消日。”对李教文勤于书法艺术

 

 

资深媒体人刘光先生组织策划了最美中国字——李教文十二生肖甲骨文、篆书书法展《翰墨情缘“穿甲弹”——李教文》的形象宣传片,盛赞李教文先生秉持着浸透到骨子里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一种勇敢,叫雪域高原;一种眷念,叫我的洛川;一种滋养,叫天府锦江;一种习惯,叫墨迹不干。”他之所以深爱着甲骨文,源于“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它是文字的祖先,是文字的缔造者。甲骨文是中国书法长河的"穿甲弹"它穿越了远古,穿越了昨天,也必将穿出未来!李教文先生就是书写甲骨文的"黑金刚",守护者和传承人!”他“永远像上膛的"穿甲弹"一样,穿出一条中国甲骨文书法的春天之路,辉煌之路!”言如此人,书法长春。逼近耄耋之年的李教文先生,早已将所深爱的书法艺术,融合在自己的生命里,临池挥毫且忘我不己,青春勃然;伏案握笔,蛇走龙舞,醉情墨香。初心不忘,生命在超然脱俗中,抱诚守真,无怨无悔。这就是书法艺术奇人——李教文。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