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理论实践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理论实践  

永远的小平


2021-07-07 18:28:05  来源:百姓生活



1904年8月22日,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虽七月流火,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天,在广安县协兴镇牌坊村,一位邓姓人家降生一名婴孩,谁能预料到,在他身后的岁月会从此风起云涌。


他就是邓小平,此时,他的名字叫邓先圣,时间会印证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少年的小平在故乡求学,辛亥革命,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这些事件都深深刺激着他的心灵,并使他认识到,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国。于是,在母亲的眼泪中,他登上了去重庆和欧洲的轮渡,在那里,他结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法兰西岁月凄风冷雨,但小平同志内心燃烧着一股炽烈的火焰,那就是无数共产党人所追寻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愿景。


飒爽英姿向翠微,右江立马动风雷。一声霹雳红旗举,十万工农敌胆摧。


会馆运筹天破晓,大山胜算凯旋归。北征路上邓张李,猎猎军旗映日飞。



在解放中国的日子里,小平同志创造了丰功伟绩,百色起义,千里跃进大别山,百团大战,一次次胜利有力的佐证这位将军伟大而英明的战略决策。逐鹿中原是残酷的,是容不得私情,但小平刚柔相济,恩威并用,这是他为共和国立下卓越功勋的重要法宝。129师驻扎在黄冈县时,一名副连长私自拿了群众的一块花布和一捆粉丝,违反了军规,小平同志怜惜这位副连长的战功,不忍处罚,但军令如山,最后只能挥泪斩马谡,随后小平满怀愧疚安抚这位连长的家属。慈不掌兵,在旧中国的峥嵘岁月里,唯有铁之策略才能打造出铁军。记得小时候经常观看电影《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演员卢奇把温文尔雅的小平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让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弯弓月,溯江西进浪千叠。浪千叠,工农唤起,缚熊捉鳖。翻身解放儿男烈,杜鹃红向高原雪。高原雪,中华晴日,右江碧血。



小平一生三起三落,但都从容面对。在被错误打倒和蒙受冤屈时,他从不怨天尤人,总是不屈不挠,无不展现出他无私无畏的品德、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海纳百川的胸怀。


为了国家的发展,他发扬民主,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并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准则进行实践摸索,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使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希望。


他思想解放、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目光远大、襟怀宽广的他,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大势,站在全局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问题,思考、制定中国的发展战略,使中国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对我说:“如果没有邓小平,没有你碗里就肉。”在当时幼小的价值观里,我把小平同志和肉等同起来,现在我知道,那叫幸福生活,他使全国人民吃饱了肉,过上了幸福生活。


那首《春天的故事》,可能就是对邓小平光明磊落鞠躬尽瘁的一生最精当的概括: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一个民族,在他的投足中,巍然而立,一个国家,在他的谈笑间,日益昌盛。



当我再次走进小平故居,心中还是那般神圣。绚丽的花朵常开不败,宽阔的道路纤尘不染。邓家老井的水甘甜可口,罗盘田里的庄稼郁郁青青。景区里,树木高大葳蕤,使人萌生出万古长青之感。游人往来如梭,他们的表情和我一般庄重,连平时调皮的小孩也异常安静,在这里,只有怀念和敬重。我向小平的铜像敬献鲜花,表达我内心无比的怀念。景区的广播里播放着那首优美的《春天的故事》,翰林院子落花满地,古朴优雅的风格让人不禁想到有德自然香。我结束参观之旅,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小平同志正是俯下身子给中国人民当牛马,鞠躬尽瘁死而不已,他去世后,器官捐献给了科研机构,骨灰也没有被带回故乡安葬,在这个古老的国度,狐死首丘落叶归根是每个中国人最朴素的愿望,然而他“敢向时代潮头立,沧海一粟也永恒” 。他叮嘱要将自己的骨灰被洒进辽阔的大海,在生命的最后,他选择拥抱大海,去世后仍旧波澜壮阔。


但是他也有遗憾,他没有到“香港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但我相信,全国人民会自发在某个日子里,告慰这位老人的英灵,他将永远地存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作者:前锋区护安镇 唐亮)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