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理论实践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理论实践  

用法治建设谱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2021-09-03 20:02:06  来源:百姓生活


作者:廖 梅


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围绕全面深化依法治国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深刻指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增强各民族群众法律意识”,这一论断深刻阐明了法治在民族团结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推进民族工作法治化的坚强决心。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的法治新格局。


促进民族团结,要持续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建设法治社会要着眼于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要深入宣传宪法,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意识,实现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普法工作要克服形式主义,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密切结合与人民群众利益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教育体系;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有效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


促进民族团结,要持续有力推进依法治理。对于极少数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煽动民族分裂的、危害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祖国统一的犯罪分子,要严厉打击,坚决维护社会秩序和各民族群众的合法利益。健全以“谁执法谁普法”为主的普法责任制,实现国家机关普法责任制清单全覆盖,深入开展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深入基层送法进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案(事)件依法处理的过程,变成全民普法公开课,推进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建设平安、法治基层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民族团结,要持续开展公益法律服务。紧密结合依法办案,找准民族感情的共鸣点和群众利益的结合点,不断强化为民意识,积极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待,以便民利民惠民的实际行动,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加强民生领域重要法规的宣传教育的同时,深入理解民法典在社会建设领域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


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主题,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培养全民法治信仰,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激发各族群众投身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巨大热忱。


(由广安市前锋区奎阁街道供稿)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