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环保能源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环保能源  

常驻深山的石化“养蜂人”


2021-11-18 11:55:29  来源:百姓生活


他们大都来自都市,却常年驻扎深山,成为特殊的“养蜂人”……


他们为“蜂”建造的“巢”叫“数据工厂”;让“蜂”所采的“蜜”叫地震数据;所养的“蜜蜂”没有腿脚和翅膀,却每天“飞”进“飞”出,高频运转……


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精心照料每一只“蜜蜂”,把它们定时放出去,有效完成采蜜,再一个不少地把它们收回来,轮回一次夜间作业……


他们——就是常年驻扎深山的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的地震勘探工。


“蜂房”里养着近30000只“蜜蜂”


肖龙鑫是道真三维项目启动一个月后,被火速调来支援的专家,这次临危受命,是为道真三维投用的近30000个节点仪提供技术支撑和运维指导。


道真三维前后共投用节点仪29000余个,设备数量较大。“这近三万个节点仪,就是我们伺养的近三万只‘蜜蜂’”,只有把它们伺候好了,它们才能听话地上山为我们‘采蜜’”,肖龙鑫说。操作员们把节点仪比喻成蜜蜂。蜜蜂勤劳,不知疲倦地工作,是再形象不过比喻。他们则成了“养蜂人”。养蜂人就要足够了解蜂,知道蜂的习性和脾性。


“别看这些‘蜜蜂’外壳都是金属制的,每个重达近两公斤,但它们都非常金贵和娇气,稍不注意就会‘罢工’”,修理技师阳义成说。他天天呆在数据工厂里,成了24小时为蜜蜂治病的“专职医生”。





为了让“蜜蜂”更好地“采蜜”,所有操作人员都不敢怠慢,他们每天为每只“蜜蜂”“体检”“按摩”擦洗去身上的泥巴,但凡有一点“伤风感冒”,就及时进行手术,做到随病随医、药到病除。


宽大整洁的工厂里,数千只“蜜蜂”伏在一排排整齐的座架上充电,充电灯闪烁,如夜空不断眨巴眼睛的星星,只等充足电量,随时放归山林“采蜜”。


每天有4000只“蜜蜂”飞进飞出


凌晨五点,位于大山沟口的数据工厂便一片忙碌。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SGC2134地震队排列班班长周立辉站在一辆皮卡车前,清点最后一车上山的节点仪。点完数,一个未差,他大手一挥,皮卡车就一声轰鸣出发了,跳动的灯光,绕过厂区,最后消失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自从进入采集阶段后,周班长的神经就每天绷得紧紧的,怕有些许疏忽,就影响每天高效采集任务。





随着采集设备和采集技术的革新,今年以来,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在两个地震项目中,将分公司自主研发的源驱动放炮技术运用到项目生产中,开启复杂山地平均1000炮日效高效采集的新纪元。而要实现高效采集,排列和巡线就是重中之重的两道工序,必须精心组织、全力保障,确保万无一失。为此,他每天得做细做实生产计划,合理安排700多名班组操作人员,与下药、放炮班组进行完美地无缝对接,将4000个左右的节点仪送上山埋置,完成排列,再把头一天拉上山埋置并完成采集的节点仪回收下山,开始数据下载和新一轮的检修养护,以便及时倒换使用。因此,每天迟睡早起就成了常态。


“由于道真三维项目采取高效的源驱动放炮技术,对节点仪设备使用量大,运转周期加快,对转线排列、节点仪管理及数据下载、设备的维护保养等都是巨大挑战。”周立辉说。地震采集是各工序和各岗位人员大会战,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施工进度,这一点周立辉再明白不过。 


因此,在“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大山里,周立辉和他的组员们,每天要翻山越岭,车腿并用,将4000个左右的节点仪准确无误地埋设在测量定下的各个点位,并保证工作正常、及时回收,完成一次圆满的“放蜂-采蜜”循环。


平均每天奋战16个小时


自从来到项目支持工作后,肖龙鑫就再也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呆在“数据工厂”里,与成箱成排的节点仪和一堆数据较劲儿。



“既然来支持工作,就要全力以赴为项目提速提效而努力。”平时较精神的那张脸,有些疲态,明显是长期加班睡眠不足的表现。“没有办法,一是项目高效采集,时间紧、任务重,管理要求高,每天工作千头万绪;二是使用的节点仪设备数量确实太大、频率太高,为保障生产加班在所难免。”肖龙鑫解释。



与数据工厂人员一起奋战的,还有野外的排列班组。每天凌晨四点,周立辉和他的组员们就在各处基地起床,开始为当天的生产做准备。节点仪埋置组,要一早将节点仪设备拉上山,踏着朝阳晨露寻点和埋置设备;仪器回收组要赶在采集结束的第一时间,沿着排列去回收每一个完成采集的节点仪;巡线员要早早地准备一天的干粮,吃过早餐就踏上一整天的巡线征程,直到确保当晚列入采集计划的全部线束排列畅通才能返回驻地休息……


“自从采集开始后,排列班组每天基本都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全力保障项目高效运行。”中石化地球物理公司南方分公司SGC2134地震队副经理车铎解释说。(杨擎宇 白大明)



责任编辑:张婷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