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站内头条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站内头条  

云南双柏:一座充满和谐温暖的美丽小城


2021-12-08 02:59:38  来源:百姓生活

百姓生活讯 赵以芳 黎珊 周晓娟 胡发寿 黄国苗



[题记]  有人说,双柏是一个人神共居的地方。也有人说,双柏是一个诗意的栖息地。而我认为,双柏是一座充满温暖的小城。来到双柏,你就回到了温馨的家。



图:魅力双柏 美丽小城


[简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楚雄南部,哀牢山脉以东,金沙江与红河水系分水岭南侧,地处楚雄、玉溪、普洱三州市交界处,东与易门、禄丰毗邻,南与新平、峨山交界,西与景东、镇沅相连,北与楚雄接壤,被誉为滇中最后一片秘境和彝族文化净土。巍峨的哀牢山、奔腾的绿汁江、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了神奇壮阔的双柏。“滇中绿海明珠”双柏,行政区域面积404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为133884人,汉族、彝族、哈尼族、白族、苗族、回族等18个民族在此安居乐业,携手前行。双柏有着“龙潭旁的城镇”和“金山财水之地”的美好蕴意,在彝族罗罗颇和纳苏颇语系中,“双柏”同“辅撸”,其意是:“龙潭旁的城镇”。另彝语中,“双”是“金”的意思,柏(白)是“银山”的意思,合为既有金又有银的风水宝地。双柏设行政区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建置史。据《双柏县志》记载:秦时为古滇国地,汉代属益州郡,明朝由楚雄府辖治。1950年1月21日,双柏县人民政府成立,开启了双柏跨越发展的新纪元。双柏县,是红河源头的重要生态屏障、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域,也是彝族“三笙”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着高达84%的森林覆盖率和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被誉为“滇中绿海明珠”和“中国彝族虎文化故乡”。2012年,双柏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双柏县彝族文化之乡”。2018年9月25日,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荣誉称号。 2019年4月30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双柏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5月18日,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19年7月,荣获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2021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20年度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21年6月21日,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021年10月12日,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图:夕阳下的双柏县城


夯实基础 打造具有温度的宜居小城


一山自成风景,一水可为一画。清晨,漫步双柏县城,映入眼帘的是:静谧的查姆湖平静如镜,在朝阳的映射下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让人神往。“以前的查姆湖只是个小坝塘,水体污浊,垃圾漂浮。通过改造,已获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山好水好空气好,每天早上我都会来这里锻炼。”正在健身步道上跑步的苏大哥如是说。



图:依山傍水的宜居栖息地


建“美丽县城”,造温馨家园。今年以来,双柏县城通过补短板提品质、强基础优环境、抓保护创精品,新建了登高架山多肉公园,实施园林单位(小区)49个、增加公共绿地8820亩;新建实体书店3个;建成虎乡亭等休憩亭子26个,完成高速公路联络线入城口等3条道路建设,改造市政道路5266米;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个,改造面积2.26万平方米;打造了独具彝族文化底蕴的阳光水岸查姆特色街区,建设实施了以查姆湖、东兴湖、虎湖“三湖”和查姆山、游子山、虎山、登高架山“四山”为代表的一批区域性城市标志景观,完成了查姆大道、长青路、东兴路、文昌路、虎乡大道等主要街道提升改造和892户11.32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建筑物特色风貌改造,打造双柏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等3个主题广场、6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街道。有序推进“美丽县城”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9亿元,成功创评“云南省美丽县城”,县城街道更加整洁干净,生态环境更加有序宜居,风貌特色更加彰显提升,悄然发生的变化让双柏更具“温度”。



图:整洁清秀的县城街区


软硬兼施,建设服务周到的城市会客厅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12月的双柏,尽管有一丝丝的寒意,但却抵挡不了服务大厅里工作人员的暖心热情。“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的便民物品,你们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设得太好啦,考虑的可真周到,谢谢、谢谢……!”近日,到双柏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李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图:政务大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


心里有暖意,眼中有阳光。为政之道,当以顺民心、厚民生为本。双柏县在为民惠为、服务群众上不断推陈出新,在着力把政务服务大厅打造成为双柏“城市会客厅”上下足“绣花功夫”,让群众办事有更多的体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政务服务大厅增设了100M光纤接入,确保政务服务信息数据的及时传输、公开、公布;新建了“母婴室”、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无障碍通道,优化升级“7×24”小时自助服务区,设置“跨省通办”专窗,购买绿色植物68盆,制作公益广告展板162块,投放宣传标语50余条。仅今年以来,就举办政务服务文明礼仪等专业知识培训8场次、培训人数达860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52场次,深受群众赞誉;开展“延时服务”、“帮办代办服务”、“双语服务”等,实现了“一件事一次办”。全县8个乡镇建立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85个行政村、1552个村民小组建立了便民服务站(点),实现了便民服务的全覆盖。截至今年11月,双柏全县累计受理政务服务事项173065件,按时办结173065件,实现了“零超时、零投诉”目标。与此同时,共受理办结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申请事项2382件,开展延时服务862次,100%实现当天事当天办,群众满意率达100%。



图:宽敞明亮的政务服务大厅


丰富载体 构建文化支持的魅力双柏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查姆故地祥云多炫彩,虎文化之乡紫气东来……”走进双柏县文化馆,一间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悠扬的歌声。推门而入,几位老年人正在排练合唱演出节目。“我们几乎天天来,这里一分钱不收,还有老师教我们唱。”老年朋友们异口同声、欣喜自信地说。



图:查姆公园广场群众文艺活动


基层既是舞台,也是孕育艺术的土壤;群众既是观众,也是文化文艺活动的主角。双柏,历史文化悠久,彝族创世史诗《查姆》、叙事长诗《赛玻嫫》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彝族“根谱”;彝族民间说唱《阿佐分家》被称为彝剧“始祖”;彝文医药书《齐苏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12年;彝族传统舞蹈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被称为彝族古傩仪的“珍存”和中国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双柏县以彝族“三笙”文化和虎文化为主线,着力构建跨越发展文化支持的双柏模式,投入资金1.2088亿元,在查姆公园打造多功能景区、景点15个。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和完善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民族文化展厅2个、文物展厅1个,乡级文化站8个、村级文化室85个、农家书屋91个、村民小组文化室599个、文化活动广场452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6项,组建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培育业余文艺队168支业余演员3520人、各类民间艺人914名、文化志愿者143名。同时,全县5镇3乡紧扣本土民族文化特点,设立特色文化节日,每年定期举办节庆活动。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双柏民族文化特色的形式,不断丰富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场所内涵和外延,极大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制作精美的手工刺绣


常抓常严 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古诗云:“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每件事关他。”人们都说,生活就要追求诗和远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离我们距离最近、平民百姓每天为生活而奔波的依旧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开门七件事”。干净整洁的地面、整齐划一的摊位、崭新的公益广告和行业规范、宽敞的停车场……高端大气的双柏瑞福源农贸市场,处处透着“精致美”,烟火气中更显“颜值”。



图:最受百姓青睐的瑞福源农贸市场


饭碗虽小,却盛着民意;菜篮不大,却连着民心。自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双柏县全力推进农贸市场搬迁整治,新建停车场2000平方米,规划停车位180余个,安装人行道闸智慧门禁系统,借助智慧门禁进行测温验码。消防设备健全,供电、供水设施齐备。增设洗手台2套、电子显示屏2块、宣传栏5块、商户亮证经营显示屏200余块,制作公益广告50余块。设置公平秤、农产品快速检测点,以实际行动守护市民“菜篮子”安全。将农贸市场分为水果、蔬菜、熟食、活禽等8个区,设置固定摊位390余个、临时摊位50余个。制定出台《双柏县农贸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和《双柏县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方案》,组建“管集市”专班组,对经营户每月开展3次检查。在农贸市场设置诚信守法规范经营“红黑榜”,开设“管集市”专栏。探索建立和推广使用数字双柏“扫码好”综合监管平台,注册个人用户15133人、商家(单位)2871户,登记市政设施1893个、消毒场所589家,上传消毒33531次,随手拍上报不文明行为144项。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规范管理秩序、营造浓厚氛围,农贸市场的内涵与“颜值”得到同步提示,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日子越过越红火!



图:菜篮子温暖市民心


倾心服务 助推文明实践成为新时尚


手边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您好,路口处请减速慢行”、“现在是红灯,请您等绿灯在过马路”……走在双柏县城街道上,随处可见身着红马甲、头戴红帽子的一抹抹志愿红,他们有的清扫街道卫生,有的维护交通秩序,有的帮助老人小孩过马路。市民陈女士说:“今年以来,双柏的街道变干净了,沿街粘贴的小广告变少了,车辆乱停乱放乱闯红灯的现象变少了,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的现象也没有了,有了这些志愿者起的带头作用,感觉双柏越来越文明了”。



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启动仪式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双柏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逢5”志愿日品牌,按照“1+4+8+85”的组织架构,构建县、乡、村“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三级组织体系,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分中心4个、实践所8个、实践站85个,组建志愿服务组织96支、注册志愿者14300余名,全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活动3810场(次),参与人数2.16万余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广大市民的行动自觉和习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精神在双柏蔚然成风,志愿服务也成为了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城市文明“新名片”,推动了社会更加文明,城市更有温度。



图:全民义务植树美化家园


古诗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在美丽的小城双柏,你能深切感受到“云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人中,人在画中”的舒适惬意,能观赏到“争妍百花、潺潺流水,葳蕤草地,巍峨高山”的旖旎风光。双柏的俊山、美景演奏出一曲曲委婉动听的田园小夜曲,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成为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为你疲惫的身躯和心灵寻找一个温暖的港湾。




图:山水双柏 温暖港湾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站在新时代的历史交汇点,美丽小城的决策者深深领悟到:心中有人民,脚下有力量,只有顺应民心、汇聚民智、聚焦民情,坚持人民至上、问需于民、依靠人民,心想百姓、与百姓同频共振、同群众心心相连,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好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方能书写、创造新的更大的人间奇迹。小城在巨变,双柏在腾飞。新的历史方位,标注新的时代坐标---同向奋力前行。擘画新愿景,建设美家园。13万勤劳纯朴、攻坚克难的双柏人正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和不余遗力、只争朝夕的拼搏奋斗精神,在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新征程上加鞭迅跑!



责任编辑:张婷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