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真正把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明月镇聚焦流出耕地整改和恢复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坚决挂图作战,深入推进耕地恢复工作。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一、存在问题
(一)地形地貌复杂,耕地恢复困难。明月主要以低山丘陵为主,沟坎较多,土地平整度和连片性都较差,耕地恢复难度较大。对高岩高坎等地方整治不够,人工进场还耕进度缓慢。
(二)群众意识淡薄,政策施行缓慢。群众尚未认识到目前粮食面临的现状,对耕地恢复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了解,部分群众站在自身利益角度对耕地恢复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忧虑,导致部分水库、鱼塘等整治困难。
二、主要举措
(一)全面摸排走在“先”。一是“地毯”式摸排扩其面。分村划社组织村社干部通过“地毯式”摸排流出耕地,利用专业仪器测量土地面积,做到不漏一处、不少一角,分门别类做好台账管理。二是航飞拍摄知全局。通利用无人机对全镇土地资源进行航飞拍摄,摸清全镇耕地恢复资源,掌握地形地貌。对照各村社摸排情况,按照耕地恢复难度分类制定实施方案。
(二)专班复耕随其“后”。一是专班指导提其效。组成技术指导和督导专班小组,对耕地恢复进行全程指导和督导,及时解决恢复整改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培训村干部熟练掌握运用奥维地图,更快更便捷精准识别点位。二是调动群众多参与。由村统一复耕、提供秧苗,老百姓自己经营管理,极大的减少复耕成本,也进一步促进老百姓更好的管理。系统谋划、先易后难,建立包干负责机制,分类分等级开展耕地恢复,按照乔木林地、竹林地、果林产业用地、滩涂顺序复耕,抢抓有利农时,全力提高举证和内业核查通过率。
(三)具体部署行在“路”。一是逗硬奖惩促竞争。纳入各村(社区)绩效考核,形成良性竞争的局面。由镇纪委牵头加大督查力度,每两天通报督查结果,对每周排名倒数的村(社区)由镇纪委对村(社区)两委进行约谈,对不重视耕地恢复工作或拖延的村(社区)进行严格追责问责。二是细化工作举措。通过因地施策、改善生产条件、调整种植结构等技术路径,将整个复耕过程分为耕地整改与育苗同步、还耕与复种同步、复种后期管护与举证同步3个步骤进行,扎实推进耕地恢复工作,坚决守好耕地保护“红线”。
(来源:华蓥市明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