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人物专访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人物专访  

戴先彪:一个把高原当作第二故乡的援藏干部


2014-05-13 12:29:02  来源:百姓生活网

  
  文/贺贵成      图/吴传明


  
  有这样一个人,满面书生气掩不住实干惠民的豪情;有这样一个人,两进高原知难而上只为历炼奉献;有这样一个人,才情满怀,绘画书法写作皆有建树——他就是四川省委党史研究室援藏干部、理县县委常委、副县长戴先彪。
  
  有这样一个高原藏区:春是花的海洋,夏是避暑天堂,秋季瓜果飘香,冬日温泉流淌,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涅槃重生,4.6万淳朴、坚强的藏羌汉人民和睦相处,齐心共建小康。这里就是被誉为吉祥河谷的——阿坝州理县。
  
  2012年,戴先彪和理县这美丽的地方结合在了一起,他带着对民族地区的深厚情感再次踏上高原的时候,注定了会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不留遗憾”的誓言,让他在两年援藏经历中,用激情燃烧援藏岁月,用责任书写援藏历史,用忠诚铸就惠民丰碑。


  
  二进藏区担重任实干惠民树忠诚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当戴先彪在经历了八年西藏援藏、广安区两年挂职锻炼后主动申请二次援藏时,十分珍惜到理县工作的机会,迅速调整状态,用最短的时间融入新的环境,通过阅览文件、参加会议和下乡等尽快摸清了理县县情,并注重带入先进工作理念和方法。在理县援藏期间,他先后分管科技、扶贫移民、民族宗教、人民防空、保密、档案、县志和烟草等工作,以突出的工作业绩践行了实干为民的忠诚。
  
  2012年夏天,在通往理县夹壁乡桑丹寺的山间小路上,悬崖峭壁,飞沙走石,一行人穿行在泥泞的羊肠小道,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这些平时在电影里才能看到的画面,却真实的上演着。刚到理县不久的戴先彪带领人大、政协、统战、民宗和乡镇干部去藏传佛教寺庙桑丹寺开展工作,由于山区道路夏季多发泥石流,通往夹壁乡桑丹寺的路被阻断了,只能翻山越岭走险路。同行的理县政协副主席王小刚说:“戴常委,你是内地来的援藏干部,对这里路况不熟悉,地势很危险,你就不去了,让我们先上去了解情况,下来再向你汇报就行。”戴先彪却说:“我在西藏工作过8年,那里条件更艰苦,我来援藏不是来享福的,偏远艰苦的地方我更愿意去。”凭着这股牛劲,戴先彪和大家一起在险峻的山路上来回步行6个小时,又饥又渴,直到下午四点才吃上午饭,圆满完成了寺庙动工修建前的调研任务。回来时,大家打趣他:“上山前是一个白面书生,下山就变成黑脸包公了。”由于高原紫外线强,他的脸晒伤脱皮,脚上走起了血泡,一个多月才基本恢复。

 

  戴先彪与寺庙主持交流


  
  桑丹寺维修工程开工后,戴先彪更是亲自督促,克服道路被塌方泥石流阻断的困难,督促人背马驼运输建筑材料,用20多天时间完成了维修工程,赢得了寺院僧人们的一片赞誉。

 

   戴先彪指挥寺庙建设


  
  “很多人都是鸡公拉屎头节硬,冲不了多久就歇气了,没有几个人能够常年坚持下来”,经常有人对初到的援藏干部这样评价。戴先彪却用实际行动颠覆了大家对援藏干部的一贯看法。2012年深秋,理县城乡环境整治进入攻坚时刻。戴先彪带队负责旅游重镇米亚罗镇的城乡综合环境治理工作,这个被称为“烫手山芋”的旅游小镇,地处国道317线,是过往车辆和旅游的重要通道,工作难度可想而知。“有压力才有动力,说的都是空话,只有实际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他没有半点犹豫,庚即带领相关部门干部职工下到卫生条件最差的一线开展工作。当地很多干部群众对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卫生整治工作走过场。看到这样的情景,戴先彪二话不说,走到农户家里亲自动手整理柴堆,帮其打扫清洁,弯腰清理水沟和田间地头的垃圾。由于那段时间工作强度太大,加上水土不服,他拉肚子严重脱水,有一次晕倒在厕所里,半个小时后才醒来。但他没有告诉任何一个同志,坚持和干部群众同甘共苦,强力督促落实。看到援藏干部如此埋头实干,县、乡的干部群众也纷纷提高了思想认识,自觉加入到环境整治工作中来,整个旅游集镇群众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有一次,时任理县县长、现任理县县委书记的蔡清礼带队到各乡镇检查工作,遇到正在清理垃圾的戴先彪,当与戴先彪握手时,他说了一句话:“只有真正做事的人,手才是滚烫的、粗糙的,你让我们看到了援藏干部的风采。”

 

   戴先彪与藏民交谈

  
  在下乡开展环境整治时,戴先彪了解到米亚罗一些村上的公共基础设施破旧,就主动为其牵线搭桥,协调相关部门为村民们修建了便民桥、连心路。“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正是有了这种勇于担当、勤勉尽责,激情实干的劲头,戴先彪负责的民族宗教工作在2013年由原来的全州排名靠后进步为全州第一,扶贫移民和档案工作也名列全州前茅。


  
  创新思路结硕果超常付出心无悔
  
  思路决定出路,这是戴先彪经常说的一句话。2013年,理县隆重举办中国四川米亚罗红叶温泉节系列活动,戴先彪负责红叶温泉节头彩戏“吉祥理县·藏羌走廊”摄影作品展,在毫无经验借鉴的情况下,他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把一个县的摄影展办成了促进当年理县旅游井喷的助推器。在筹备活动过程中,考虑到民族地区地方财力的困难,戴先彪处处动脑筋、想办法,经常花自己的钱办公家的事,不惜动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在租赁开幕式活动场地成都宽窄巷子时,多方协调,以低于其他租用商一多半的价格达成协议,极大节约了影展成本。同时,他又一次次登门邀请省直各相关部门和40多家媒体参加摄影展开幕式,为活动造好了声势。
  
  在成都宽窄巷子成功展出后,戴先彪又继续创新影展方式,拓展影展渠道,让理县影展走进成都7所高校和各大超市,并结合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以“中国梦·藏羌情”为主题先后在资阳市雁江区、重庆市广场等地举办影展,让理县“赏红叶、浴温泉、看寨子、体验藏羌文化”的旅游口号深入人心,更多的人把理县作为短程游的最佳目的地,前来观光的师生和游人络绎不绝,促进了当年理县旅游井喷,理县知名度和美誉度得到大力提升。在外成功展出后,他还组织影展到理县各中小学校、乡镇村和旅游景点进行展出,并在理县政府官方网站和理县电视台播放,让生长在理县的人们为家乡深厚的人文地理和自然美景深深震撼!热爱家乡、宣传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觉性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戴先彪下基层调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藏不能只输血,还要增加当地的造血功能,”戴先彪说。他经常有意识地培养理县年轻干部,传授洽谈协商的技巧,活动的策划布置,让年轻干部得到了锻炼提高。在组织整个摄影展活动中,他又结合活动颁奖仪式,创新地邀请了国内知名摄影家、画家、书法家等亲临现场,为理县群众开展摄影、书法、绘画知识讲座。让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加入到拍理县、写理县、画理县的队伍中来。

 

   戴先彪在基层调研

  
  这次凝聚着创新成果的影展,不仅在全省首创了县级党委政府与高校合作的崭新模式,促成了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与理县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丰富了理县的人力资源,而且拓宽了理县与省级单位、邻近区县的联系面,还培养锻炼了理县一大批年轻干部。用其他地方同类活动几分之一的经费成本,取得了数倍的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倾心尽力挂包帮真情为民谋福祉
  
  2014年元旦,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在木卡乡九子村响起,60多岁的羌族孤寡老人陶国志第一次搬进新家,几十年的愿望因为有了一个援藏干部得以实现。这天,戴先彪带着自己联系的爱心人士和筹集的资金,前往陶国志家祝贺并送去电视机、取暖器等生活用品,还亲手为他写了一幅春联贴在门口。陶国志老人拉住戴先彪的手,感动得连声道谢,喷涌的泪水似乎要将几十年的辛酸苦辣一起流完。原来,在一次走访慰问中,戴先彪来到陶国志家,看到这个60多岁的老人长期生活在又矮又潮湿的破房里,困窘的场面让他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即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了老人。随后,他又督促乡村干部做好全乡孤寡老人的情况摸底,自己四处筹集资金,并发动身边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家捐款捐物,协调县民政局对全乡所有孤寡老人进行走访慰问,并对符合条件的纳入民政救助,帮未纳入救助的孤老争取政策,帮其寻找谋生门路。在多方努力下,陶国志老人的房屋修好了,以前那个见着干部就要躲的老人,每次见到戴先彪就像见到亲人一样拥向前来,双手紧紧相握,激动得老泪纵横。

 

  戴先彪慰问孤寡老人
  

 

 戴先彪看望群众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戴先彪一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他说,“把村上的情况摸清了,困难逐步有效解决了,群众就真心拥护了。”根据工作分工,他负责木卡乡的“挂包帮”工作。他带领相关部门深入木卡各村寨,通过逐村逐户了解,整理出20多个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问题,再逐个把问题分解到部门和人头,列出时间表,限时办理,并亲自督促检查抓落实。他甚至到木卡乡召开全乡干部大会和村民大会,县委常委下到村上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解决问题,这在理县尚属首次。不仅如此,他还经常下村为老百姓宣讲党的好政策,政府的好措施,并下到田间地头,为群众讲解中药材种植技术,教村民果树嫁接和管理,亲自操作示范,当地村民直夸他内行,惊讶地称呼他为“农技员县长”。在木卡乡村干部换届选举时,他走村串户与村民促膝谈心,拉家常,摸情况,引导群众舍小利顾大局,确保了所联系村选举过程公平公正,选出了能真正带领大家致富,为大家办实事的好干部。如今的木卡乡,各个村里的老百姓见着戴先彪都会主动问好,并竖起大拇指夸他是个真正为民谋利的好干部。


  
  铁面包公为民利公而忘私舍小家
  
  “真是没想到啊,理县的项目管理和实施效果如此好!”这是2013年底,阿坝州年终项目检查小组领导在理县检查验收“两资”项目时的感慨。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戴先彪顶住压力、铁面无私分不开。为了理县的扶贫移民和“两资”项目建设,他不辞辛劳往返于成都、理县和马尔康之间,搞论证,请专家,跑项目,要资金。一年多时间里,他靠着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自己积攒的人脉资源,积极为理县争取到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在对待每一个工程项目上,戴先彪都到现场督促,身上总是带着卡尺和钻头等工具,亲自丈量验收,把好工程质量关,对不合格的项目绝不姑息,他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有些工程老板甚至打电话威胁他。有人劝他说,现在的工程项目质量不能太较真,否则会得罪承包老板,社会上的恶人不好惹。戴先彪却说,“我不能把问题上交组织,我不得罪老板,就要得罪老百姓,得罪自己的良心。”

 

戴先彪帮助春耕生产
  

 

  戴先彪为民服务

  
  把一颗红心扑在了工作上,戴先彪对家人的陪伴和照顾就少了很多,甚至是残忍地远离。每当夜深人静时,对家人的愧疚和歉意也会让这个铁骨铮铮的男儿伤感。新婚第二天,他就回到了工作岗位,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他依然回到了工作岗位。妻子埋怨他,他却幽默地说,“理县理县,就是要我先‘理’好那个县,才能安心‘理’好这个家。”


  
  才情满怀修身心援藏生涯苦亦甘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的理县广场总能看到一群人手拉着手,在浓郁藏羌音乐伴奏下跳起欢快的歌庄。为了更快、更好的了解藏羌民俗文化,融入到理县藏羌群众的大家庭里,戴先彪主动发出号召,积极组织援藏干部学跳锅庄。业余时间里,他还充分利用自己在书法、摄影、音乐、乒乓球等方面的特长,成立了援藏干部兴趣小组,丰富了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锤炼了品性,升华了修养,得到了援藏干部们的一致认可。援藏干部宋振东说:“来到理县不仅加深了对藏羌文化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同时还提高了艺术修养,培养了更多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虽然条件艰苦,我们以苦为乐,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滋养了心灵家园。”

 

  戴先彪与百姓座谈

  
    
  巍峨雄浑的高原是冶炼精神的熔炉,奔腾不息的岷江是涤荡心灵的长河。“有志而来,有为而归”是戴先彪援藏的承诺,带着这份承诺,他用豪情壮志书写了援藏干部的优秀篇章,在理县藏寨羌乡留下了精彩的人生轨迹。回顾援藏以来的经历和收获,他深深感谢阿坝州委、州政府为援藏干部创造了留得住人、沉得下心、扎得下根的大好环境,感谢县委、政府为援藏干部提供了愿意做事、开心干事、干得成事的极大支持,感谢理县人民对援藏干部的理解包容、认可支持和各民族一家亲的高贵情怀!面对即将结束的援藏岁月,戴先彪无怨无悔,他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让省委满意、让亲人放心、让自己无愧!

 

  戴先彪与村民交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全面绘就伟大的民族复兴蓝图。在又一次援藏历练了人生阅历后,戴先彪更是满腔热忱谋发展,甘洒热血做奉献,用实干、勤政、务实、自律,回报他深深热爱的阿坝高原和藏羌父老!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