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医疗卫生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医疗卫生  

2024年世界帕金森病日 四川蓝生脑科医院与你同行 不再惧“帕”


2024-04-15 14:55:24  来源:百姓生活


1817年英国一位博士詹姆斯?帕金森医生首先发现并提出帕金森病,自1997年起,为纪念詹姆斯帕金森博士,大家把每年4月11日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与你同行,不再惧“帕”。



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症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


患病率高,60岁以上达1%-2%,是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中老年的“第三杀手”。


致残率高,治疗费用贵且效果不佳,需要长期护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及时识别症状是关键!


运动症状最经典表现。特点:单侧起病,逐渐进展至对侧。


慢:运动迟缓。(核心症状)


行走缓慢、起步困难、走路碎步、写字变小,表情减少,言语含糊等。


抖:静止性震颤。


在安静、肌肉无负重状态下出现有规律的抖动,可出现在肢体,头部、下颌等,紧张时更明显。


僵:肌强直。


肌肉的肌张力升高,被动活动关节时阻力感明显,像齿轮一样。


倒:姿势平衡功能障碍。


可见于帕金森病中晚期。


非运动症状是前驱期诊断的标志物,部分可出现诊断之后,往往加重患者残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 夜间频繁做梦、说梦话、大喊大叫、手舞足蹈。


嗅觉减退或丧失。


便秘。


焦虑抑郁。


认知障碍。


直立性低血压。


帕金森病的诊疗


帕金森病偏爱哪些人群?


年龄:中老年,尤其65岁以上男性居多。


环境:多接触农药(鱼藤酮、百草枯)、重金属(铁、钯、铜、锰、铅、汞等)、违禁品(如高剂量的兴奋剂药物苯丙胺、甲基苯丙胺以及可卡因等)会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遗传:帕金森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


帕金森病能预防吗?


加强脑力活动,规律的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提高自身免疫力,延缓脑组织衰老。


适量摄入咖啡因,如饮绿茶、咖啡等,降低帕金森病患病风险。


积极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病,减轻动脉硬化。


避免或减少接触对神经系统有害的有毒物质,如毒品、工业废气、一氧化碳、农药、除草剂、杀虫剂、重金属(锰、汞)等。


慎重用药,避免使用诱发或加重帕金森震颤的药物,如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哌替啶等。


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增加水果、蔬菜、谷类食物摄入,减少肥肉、荤油和动物内脏摄入。


帕金森病能治疗吗?


帕金森病一旦发生即持续进行性加重,不能根治。治疗原则应尽早治疗,多以单药治疗,或小剂量联合多靶点治疗为主,尽量控制症状,且维持药物有效的时间更长。


吃药第一选择: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复方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DR) 激动剂等。


药物无效,手术介入:脑深部刺激(D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


运动与康复治疗。


帕金森病的治疗没有绝对的固定模式,患者需要可根据自己的病情阶段、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同时需要医患间坦诚互信、长期管理、及时就医。


运动并发症


随着帕金森病的进展+长期接受左旋多巴药物治疗——运动并发症(症状波动和异动症)。


左旋多巴治疗5~10年后,运动并发症发生率达57~90%。患者会感觉药没有以前管用或者吃药后很久才起作用,并且作用持续时间变短,这可能是发生了「剂末现象」或「开关现象」,这也是最典型的症状波动。


当前选择联合用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并尽量维持小剂量左旋多巴,可以减少或延缓运动并发症的发生。


与你同行,不再惧“帕”。随着医学的发展;有药物可帮助,也有手术可辅助;“帕友”只是比常人慢一些;慢慢地走,默默地看;坦然微笑,从容面对;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来源:四川蓝生脑科医院)




责任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