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乡镇社区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乡镇社区  

三管齐下 让理塘县下木拉乡“旧貌”焕“新颜”


2019-10-28 15:35:35  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甘孜讯(叶强平 周鹏 文/图)2019年10月27日,走进理塘县下木拉乡,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一栋栋漂亮的藏区新居、一家家蔬菜大棚里吐绿纳新……脱贫步伐迈得格外坚实。



夯实基层党建 筑牢脱贫保障


下木拉乡是理塘县贫困大乡,距离县城83公里,全乡11个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23户,1162人。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以来,乡党委书记洛绒向秋带领全乡党员干部、驻村工作队一起为贫困村、贫困户把脉找“穷根”,重点围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治理等方面编制了总体规划、单项规划、户脱贫计划,不断完善户档、村册、乡薄,确保户脱贫、村退出任务有力有序推进。


紧邻乡政府的细忠村曾因村班子工作不力、村民矛盾纠纷较多、环境卫生差等原因,被列为全乡后进村。脱贫攻坚开展以来,乡党委以党建引领,对后进村党组织进行整顿转化,调整了村班子,在州公安局选派的多名第一书记的连续带领下,团结村党支部一班人,急群众之所急,引项目、修道路、建新村,村党支部拧成一股绳搞脱贫攻坚,全村面貌很快发生了改变……


“村里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咱们走上了安全的大路,喝上了干净的水,建成了宽敞的党群活动中心,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现在我们村的党支部,让我看到了希望!”细数全村发生的新变化,细忠村村民邓珠志玛由衷地发出感慨。


细忠村从全乡有名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乡前列,充分说明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在脱贫攻坚战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高质量脱贫,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当好‘领头雁’,才能一鼓作气、坚持不懈引领脱贫攻坚工作。”向秋深有体会地说。



突出扶智感恩 引领思想堡垒


“我们‘农牧民夜校’真的好!前不久农技员讲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对我们很有用。”热拉村村民扎西曲批竖起了大拇指。


一年前,扎西曲批还是牧场的“养牛汉”,从小就没见过蔬菜种植,在参加农牧民夜校的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时,扎西曲批饶有兴趣、跃跃欲试,热拉村驻村工作队和农技员得知情况后,在农牧民夜校中开展“点菜式、需求式”培训,并手把手帮助扎西曲批建设家庭蔬菜大棚,并多次现场讲解种植技术,终于今年大棚的青菜等蔬菜喜获丰收。“我和亲戚邻居都不用买菜了,我还要种更多的菜”,扎西曲批说到。


常态化开展农牧民夜校、村民大会等方式组织农牧民群众积极学习扶贫政策、法律知识、生产生活安全、现代农业技术、家风民风等,通过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员讲,邀请专家、致富能手授课,采取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交流发言等教学培训,着力培养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新型农民。


在夜校中,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开展励志和感恩教育,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进一步激活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我们开办的农牧民夜校是‘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按照‘缺啥补啥’原则进一步改进夜校开班教学方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脱贫奔康提供坚强有力的群众基础和动力支撑。”乡党委书记洛绒向秋说。



做实基础改善 提升人居环境


错落有致的藏房、崭新平坦的水泥路、清澈见底的河沟……环境大变样,让下木拉乡村民们露出了幸福满意的笑容。“改水改厕改路后,我们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便捷的生活。”查卡村村民拥忠到村党群活动中心参加村民大会时感慨的说到。


“这是我们家刚建好的卫生间,旱厕变成了标准的洗手间,干净得很,跟城里人家的一样,不再像以前夏天太臭,冬天太冷,冬天晚上起夜是最愁人的事儿。”在则工村,村民布呷告别了老式旱厕,用上了干净整洁的新式厕所,幸福感溢于言表,开口又多了一句话“厕改一小步,幸福一大步。”


拥忠、布呷的幸福生活,是下木拉乡大力实施基础扶贫、住房扶贫等工程为农牧民群众生活带来实惠的一个缩影。通过实施藏区新居、易地扶贫搬迁、“六改三建一加固”等,贫困户们告别原来的破旧危房,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放心水、用上了安全电。通过贫困村整村脱贫,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不但提高了居住舒适度,而且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近年来,下木拉乡通过积极落实产业政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举措,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快建设进度。目前,已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3户、藏区新居建设64户、“六改三建一加固”项目418户,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建设入户路10公里,解决群众出行问题;新建垃圾池16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50盏,新建村党群活动中心3座,建成村级幼儿园3所,常态运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全乡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提升。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