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百姓故事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百姓故事  

[百姓故事] 红军先遣队 问道孙水关


2017-02-15 17:15:07  来源:百姓生活网

 

百姓生活网四川讯(王仁刚/文图)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来到凉山,礼州会议决定分兵进击。主力从泸沽走冕宁彝海、大桥、拖乌到安顺场;左权、刘亚楼、张爱萍等率第二先遣团走灵关道,取道泸沽峡孙水关、登相营、越西到大树堡。英勇的红军最终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泸沽镇取道喜德越西方向的泸苏路,3000米左右就来到“泸沽峡高山岌岌,观音岩响水淙淙”(廖熙堂《咏西昌胜境》)的泸沽峡孙水关。这里山高峡深,道路就在悬崖边。北为拱头山,南为伏龙山,两山山势陡峻高耸入云,山谷狭窄水声喧腾,浑浊的孙水奔涌而下,把岩石淘洗打磨得嶙峋怪异——这便是乾隆皇帝梦游的孙水关了。

 

崖壁上摩崖的是阴刻的欲飞腾而去的草书“龍”字,高3.3米。宽2.4米。这是咸丰年间任宁远府(大体包括今凉山州、攀枝花和雅安部分地区)知府史致康于戊午年(咸丰8年,公元1858年)所撰。史致康字叔平,直隶(今河北)举人翰林,善射工诗,能书盈丈大字,蜀中遗墨尤多,这是他的大作。

 

 

“龍”字石刻下有三幅摩崖,一是万历丁酉年(1597年)季冬阳刻的“胜”(嘉庆23年戊寅季秋重刊),一是万历己亥(1577年)仲秋初刻,嘉庆戊寅年(1818年)季秋东齐张正荣补刻的“山水奇观”;一是冕宁县知县徐建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重刊的“禁止哑泉此水不可饮”。

 

 

几幅摩崖,把司马相如“桥孙水以通邛都”以来约2100多年的越巂郡历史,和当下凉山的现实联系在了一起。通过阅读相关古诗文作品,问道泸沽峡,可以了解到灵关古道(也作零关道)的历史片段和相关的人物事迹:

 

(一) 汉代开通灵关道

 

汉武帝时,中郎将司马相如受命巡略西夷,认为此地适合建立郡县,“(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司马长卿便略定西夷。邛、笮、冉駹、斯榆之君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牂牁为檄。通灵关道,桥孙水,以通邛都。还报,天子大悦”(《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来,零关道(也作“灵关道”)的开通有司马相如的功劳。

 

西汉王朝于此将郡县真正设置起来,则在19年之后了。“邛都夷者,武帝所开,以为邛都县……元鼎六年(前111),汉兵自越嶲水伐之,以为越嶲郡。”(《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自古从成都南来西昌有两条路,一条是经越西南来的“灵关道”,一条是经汉源,冕宁而来的清溪古道,两条道路相会于泸沽。孙水关哑泉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可以读到,在史书中可以看到的是“(后主刘禅建兴)三年(225)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三国志·诸葛亮传》)。既然有哑泉,可以大胆推测诸葛亮南征所帅大军主力,走的是灵关道。

 

(二) 唐时伤心路

 

唐代初唐骆宾王有“脂车秣马辞乡国,策辔西南使邛僰”(《畴昔篇》)的诗句,他应该到过嶲州(今西昌)的,但走哪条道,则不得而知。唐文宗大和三年(公元829年),南诏大举入侵,攻占成都,掳数万蜀人南归,诗人雍陶亦在其中。此中经历,在他的《蜀人为南蛮俘虏五章》中有详细记述:

 

初出成都——闻哭声

 

但见城池还汉将,岂知佳丽属蛮兵。

 

锦江南度遥闻哭,尽是离家别国声。

 

过大渡河——蛮使许之泣望乡国

 

大渡河边蛮亦愁,汉人将渡尽回头。

 

此中剩寄思乡泪,南去应无水北流。

 

出青溪关——有迟留之意

 

欲出乡关行步迟,此生无复却回时。

 

千冤万恨何人见,惟有空山鸟兽知。

 

别嶲州——一时恸哭,云为之变色

 

越嶲城南无汉地,伤心从此便为蛮。

 

冤声一恸悲风起,云暗青天日下山。

 

入蛮界——不许有悲泣之

 

云南路出陷河西,毒草长青瘴色低。

 

渐近蛮城谁敢哭,一时收泪羡猿啼。

 

诗亦是史,诗歌不仅记录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心路历程,也深深打下了时代的烙印,成为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过去的一个重要窗口。组诗以时间和行程为序,真实记录蜀人被南掳的真实真实记录蜀人被南掳的真实历史,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谴责朝廷的无能致使无辜百姓惨遭掳掠,流离失所。第一章记述兵败城破,生灵涂炭,被掳南渡,尽是哭声;第二章描写大渡河边,泣望故乡,痛苦流连,悲愁泪落;第三章倾诉行道艰难,千冤万恨,悲伤愁苦,无人可诉;第四章写离别嶲州,云暗风悲,伤心绝望,哭声再起;第五章写进入蛮界,毒草长青,瘴气浓重,渐近蛮城,不敢哭泣。

 

这些凄惨景象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真实写照。诗歌叙南行路途艰险,环境险恶,融情入景,极尽悲伤哀愁。从诗中可知,这伤心之路走的是清溪道。

 

(三) 元代战略大包超

 

孙水关“西南形胜”是有出处的,来自元代诗人泰普华的七律《送述律元帅开阃越嶲诗》:

 

西南形胜自天开,付托还须上将才。

 

邛僰几年来蒟酱,渥洼今日得龙媒。

 

云边小队旌旗发,花底元戎号令催。

 

归去弓刀悬画戟,好将诗句佐春杯。

 

此诗选自《元代罗罗斯史料辑考》,亦见《云南通志》。阃,音kǔn,本指门槛;阃外,指统兵在外的将军。邛、僰bó,古代西南的少数民族。蒟音jǔ,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球状,可食,亦称蒟头、魔芋。渥洼,代指神马。唐李群玉《洛马》云“由来渥洼种,本是苍龙儿”,人们常以“渥洼汗血种,天上麒麟儿”夸人子女。诗歌介绍西南特别是越嶲地理形胜和风物特产,描绘部队开拔的状况。多用典故,为壮行和赞颂之作。

 

蒙古铁骑正面进攻受阻,边取道西南,万里迂回包超,成了南宋王朝命运的终结者。零关道是其进军路线之一。

 

(四) 明代修复越嶲东路

 

明初傅友德沐英受命平滇,蓝玉平定月鲁帖木儿叛乱,进军之路包含了清溪道和灵关道。战争状况从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了解。他在《太祖平滇赋》中写道:

 

梁王以故元宗室,裂土滇南,国亡君死,偷视蛮陲。此其势非同天水之坐大陇西,子阳之称尊白帝也。……旌旗舳舻,蔽江西上。乃始开阃平章,敛兵曲靖。不知乌撒之师,分出永宁;普定之兵,专攻曲靖。大军直捣云南,偏师还赴大理。堂陛有聚米之形,将帅成破竹之势。釜中游魂,久己在太祖握中矣。……而太祖之下云南也,运筹万里,料敌如神。山川险阨,俱似躬行;进退指挥,不爽尺寸。史称汉祖,止于百败不折;敌畏唐宗,不过身先诸将。方其雄略,瞠乎后矣。

 

明代青神县翰林学士余成勋的《开辟越嶲东路记》,记述了嘉靖己亥(1539)冬富好礼按部黎嶲间,命宁越指挥丁鳌开通越嶲东路的一些情况。万历14年(1586年)周光镐(号耿西,广东潮阳人)率兵平定建昌土官瞿绍良叛乱。《邛嶲野录》载“万历初年,建越夷叛,远近震惊。镐至,威声丕振,夷虏夺魄,诸酋授首,民以安辑。修城堡,筑关隘,汰衡征。置学田以惠多士,注《武经》以迪介戎,清赋役,持纲纪。一时风清弊绝,兵民翕服。”他途经泸沽峡留下《孙水》二首:

 

江头

 

三征劳上将,一水下雄关。

 

流接西泸渡,源寻朔浪山。

 

星桥通虎节,雷鼓震乌蛮。

 

会见狂澜息,江头唱凯还。

 

江流

 

斗绝泸沽峡,江流一线通。

 

淙淙喧谷底,瀰獼润河东。

 

蜡树连山碧,蛮花夹岸红。

 

西南多水利,被泽夷汉同。

 

《江头》主要写征战孙水,抒发胜利的喜悦。《江流》描绘泸沽峡雄奇壮景,前三联重点描绘泸沽峡山势陡绝,江流逼窄,水势浩荡,蜡树茂盛,山花烂漫。尾联赞赏水利资源丰富,预言必将泽被各族百姓,共享水利之福。次年,周光镐题咏留刻于泸山光福寺的《万历丁亥泸山寺饮至①二首》写道:

 

战后河西百砦空,黄云白草剩悲风。

 

鲸鲵②戮尽成京观,邛海波涛血尚红。

 

宴罢辕门日色曛,椎牛酾酒劳三军。

 

铙歌已奏平蛮曲,铜柱应标雪岭云。

 

注:①饮至,古代军事行动后举行的一种庆典。②鲸鲵,喻恶人。

 

这里描绘是平定叛乱后的景象,“百砦空”“邛海波涛血尚红”侧面烘托战争的血腥,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五) 清代圣帝梦孙源

 

清代孙水关名声老大了,因为它和乾隆皇帝联系在一起了。传说在乾隆在其即位的第十三年,一天梦中游历,来到一处山水俱佳的胜境,关隘上书有“孙水关”三字,醒来并不知此关在何处——后来才知道就在泸沽峡。道光冕宁知县书纶在《泸沽峡》诗中生动的描写道:

 

两山渴如龙,共来饮于涧。

 

蜿蜒分鬐鬣,峭矗孰能嫚?

 

史致康来到孙水关,除了题写“龍”纪念圣帝梦孙水之源外,还留下了一副著名的《题相岭》对联:

 

相岭古松,东西南北风债主;

 

泸峡怪石,春夏秋冬水冤家。

 

另有一副对联《题孙水关》,作者待考:

 

古道雄关,万里通途依险阻;

 

云山奇阵,一朝圣帝梦孙源。

 

冕宁文生陈九德也有《泸沽峡》五律二首:

 

建属称雄镇,泸沽第一关。双峰疑立壁,两岸欲沉山。

 

鸟道悬岩畔,茅棚挂路湾。潮头归足下,日夜水潺潺。

 

峭壁悬千仞,雄岩壮建关。峰连云补壑,岸断水分山。

 

石阻来溪曲,江横去路湾。青青林下鸟,日唤水潺潺。

 

(六)见证历史,走向未来

 

近代太平军西征,1862年3月19日,石达开一部赖裕新率4万将士沿安宁河西岸北进,至泸沽,取道泸沽峡经冕山直逼越西。越西同知周歧源率土司岭承恩等,利用熟悉地形地物之便,在小相岭白沙沟设伏。3月24日,当太平军进入白沙沟时,滚木擂石俱下,赖裕新为滚木击中战死。赖裕新的失败,为石达开的覆灭埋下了阴影。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长征来到凉山,礼州会议决定分兵进击。主力从泸沽走冕宁彝海、大桥、拖乌到安顺场;左权、刘亚楼、张爱萍等率第二先遣团走灵关道,取道道泸沽峡孙水关、登相营、越西到大树堡。英勇的红军最终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从胜利走向胜利。今天孙水关潮音寺内,立有记载红军问道孙水关,北上抗日的碑记。

 

 

第二先遣团佯作抢渡大渡河,扬言要占领富林、雅安,解放成都,为主力红军顺利通过彝区提前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赢得了宝贵时间,为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50年3月, 西昌战役的胜利摧毁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北进军,投入两个师的兵力,北线为184师,南线为44师。184师一部即经灵关道过越西、小相岭、泸沽峡孙水关,挺进西昌。

 

灵关道不仅是一条军事通道,更是一条有2000多年历史的商道,属于国际商道南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过泸沽峡,就会知道灵关道和清溪道并非同一条道路,它们还有许多值得探究历史。问道泸沽峡,拜水观音岩,敬香潮音寺,怎不让人思接千载浮想联翩。扈家琪先生在《泸沽纪游》中就吟诵到:

 

泸沽

 

孙水盈科归大海,胆山当户起文风。日升峻岭观云气,月照华林荡晚钟。

 

两水清澄浮玉带,双桥静卧落长虹。泸沽形胜亦堪赞,可有诗人一代雄?

 

龙字壁

 

一“龍”绝壁欲飞腾,石刻云崖于险峰。笔力千钧雷电走,豪情千载草书横。

 

雄关孙水乾隆梦,进士守边宁远城。遗迹而今历历在,浓荫两岸草青青。

 

孙水关

 

地险形奇孙水关,断崖绝壁插云天。危岩百丈横关道,夹岸千寻下激湍。

 

曲崖飞泉漱瀑布,茂林花草绣青山。乾隆夜梦游于此,“龍”字腾飞遗壮观。

 

观音岩

 

凌云绝壁观音岩,一寺傍山鸟翼开。东屹雄关穿古道,西通大镇接妆台。

 

香烟缭绕观音寺,钟磬潆洄水月斋。难待孙源钟乳石,千姿百态沿河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泸沽峡孙水关见证了凉山无数有影响的历史事件。今日泸沽峡孙水关不仅有上述珍贵摩崖,有神奇的“石锣对石鼓”等传说,有古人吟咏的精美古诗文作品,还有修缮一新潮音古寺建筑群和文物保护单位。相信经过不断的打造,此处文物保护单位将会焕发出新的生机,迎接八方游客。我想,如果在打造建设之时,如若把孙水关恢复起来,把沉没孙水中刻有“孙源”二字的巨石打捞出来,把描绘此处美景的经典诗文和传说刊刻展示出来,定会为她的文化内涵增色。

 

 

 

 

 

 

 

 

 


责任编辑: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