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医疗卫生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医疗卫生  

秋季幼儿传染病频发,隐性健康挑战需警惕!儿科专家何英主任提醒:出现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


2024-10-09 09:29:15  来源:百姓生活


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秋季在带来美景的同时,也悄悄带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健康挑战。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和昼夜温差的增大,空气变得干燥,这为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提供了温床。幼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因此成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四川蓝生脑科医院儿科专家何英主任特别提醒广大家长,秋季幼儿传染病频发,必须保持警惕!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六(具体时间参考每周门诊排班表)


坐诊科室:儿科门诊(医院门诊大厅一楼20室)


支原体肺炎:不可忽视的隐形威胁


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感染所引起的肺部炎症,这种微生物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能独立生存的最小微生物。支原体肺炎高发于5岁及以上儿童,其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咳嗽往往比较剧烈,且在发热退后还可能持续1-2周。此外,支原体感染还可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感染,甚至导致肺外并发症,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且病程长,易反复。


防治指南


注意增减衣物,防止孩子着凉。


加强饮食调养,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


居家环境保持通风,勤洗勤晒幼儿的床被。


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场所,避免接触生病的人群。


孩子身体不适时,应立即就医。


诺如病毒:胃肠道健康的隐形杀手


诺如病毒感染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可通过粪-口途径、呕吐物的气溶胶等途径广泛传播。诺如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反胃、恶心、胃痛以及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等。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3天即可康复,但诺如病毒的排毒过程较长,病症消失两天后仍具有传染性,且免疫期短暂,可能反复复发。


防治指南


勤洗手,掌握“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或肥皂认真清洗双手。


蔬菜水果要清洁干净,食物要煮熟煮透。


居住环境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减少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出现肠胃症状时,应尽早到医院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夏秋季的“热病”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该病主要通过粪-口或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很强,传播速度也很快。夏秋季为高发季节,1-7岁儿童为易感人群。疱疹性咽峡炎多以突发高热开始,患儿主要表现出头痛、咽痛、咽峡部长小疱疹和口腔溃疡等症状。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症状,甚至可能引发热性惊厥。


防治指南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早晨、饭后及睡觉前漱口、刷牙,保持口腔卫生。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


勤洗手、讲卫生。


该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幼儿出现相关症状要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孩子的接触,避免互相传染,并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手足口病:夏秋换季期的常见出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的孩子最易感染。夏秋换季期,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孩子很容易受到肠道病毒感染,手足口病是其中常见的种类。该病常表现为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和前阴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可伴有发热、口腔疼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少数病例可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防治指南


做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常通风、晒太阳。


家长平时留心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部位是否有皮疹。


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居家隔离,避免传播,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轮状病毒:秋冬季腹泻的隐形元凶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尤其在秋冬季更为常见。轮状病毒腹泻主要由轮状病毒引起,患者排泄物(或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或直接接触传播。该病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腹泻物多为白色米汤样或黄绿色蛋花样稀便,有恶臭,严重者可因脱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发症导致死亡。


防治指南


鼓励母乳喂养,母乳中的IgA有助于预防感染。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口、眼、鼻和食物等。


注意家庭卫生,室内常通风,宝宝的食具(奶瓶、碗、勺等)用前需清洗干净,衣被、玩具等要勤换洗。


被轮状病毒污染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通过高温、消毒剂或阳光暴晒等多种方式。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腹泻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建议2个月以上的儿童接种。


总之,秋季幼儿疾病频发,家长必须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立即带孩子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同时,要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


(来源:四川蓝生脑科医院)






责任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