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医疗卫生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医疗卫生  

膈肌:人体呼吸的“幕后英雄”


2025-01-22 20:02:44  来源:百姓生活



膈肌的解剖结构


膈肌是一个厚约2-4mm的圆顶状肌层,宛如一道坚固的屏障,将胸腔和腹腔巧妙地分隔开来。它整体呈穹隆形,向上隆凸,封闭着胸廓的下口。肌间沟臂丛阻滞最多见的的并发症是膈神经阻滞引起 HDP[1]。膈肌的上面朝向胸腔,被膈胸膜筋膜、壁胸膜或心包壁层所覆盖,与肺底仅隔着一层薄薄的胸膜。而其下面则与肝、胃和脾等重要脏器紧密相邻,守护着腹腔内的“居民”。



膈肌由两个肌腹组成,在剑突胸骨关节水平处由中心腱相连。中心腱呈三叶状,是膈肌的腱性部分,而肌性部分则分为胸骨部、肋部和腰部。胸骨部起自剑突后面,肋部起自下6肋和肋软骨,腰部的内侧肌束以左右脚起自上2-3个腰椎体,外侧肌束起自内侧弓状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各部肌束最终都汇聚于中心腱。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膈肌在呼吸过程中能够灵活地运动,为心脏和肺提供有力的支持。


膈肌纤维起源于胸廓内侧,在后部,纤维起源于L1-L3前部,由正中弓状韧带连接。若纤维结构肥大或下移位,可能会引发正中弓状韧带综合征,给人体带来诸多不适。在前部,膈肌纤维起源于成对的内侧弓肌韧带和外侧弓状韧带,这些弓形韧带其实是增厚的筋膜带,有时会在临床影像学上被误认为是病理结构。


膈肌纤维起初在胸腔内垂直向上,随后逐渐水平化,形成圆顶形状的肌肉。其圆形侧面与下胸壁内面相接,构成了胸膈同位区。在我们安静呼吸时,这个区域约占胸腔内总面积的1/4到1/3,是膈肌发挥功能的重要“战场”。


膈肌的生理功能


膈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参与呼吸。膈肌训练方法包括 EDP、主动呼吸及仪器抗阻训练等,EDP可通过被动 电刺激的方式增加肌力,适用意识障碍患者,因此 EDP可以作为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呼吸训练的辅 助手段[2]。在呼吸周期中,膈肌圆顶的活动高度范围很大,从第4肋到肋缘之间,这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深度、身体姿势以及腹部压力。右侧圆顶位于肝脏上方,比左侧圆顶高出2-3cm,这种高度差异使得膈肌能够更好地适应人体的生理结构,协调两侧的呼吸运动。



当我们在吸气时,膈肌收缩,圆顶向下移动,胸腔容积增大,空气得以顺利进入肺部。而在呼气时,膈肌舒张,圆顶回升,帮助将肺中的废气排出体外。可以说,每一次平稳的呼吸,都离不开膈肌的默默付出。


除了呼吸功能外,膈肌还通过其上的三个重要裂孔,维持着胸腔和腹腔之间的物质交换与平衡。腔静脉裂孔位于T8水平、中央肌腱中间,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的部分分支由此穿过。在吸气时,裂孔会扩大,有利于血液顺畅地流向心脏。食道裂孔位于T10水平,食道、迷走神经和一些交感神经分支经此通过。它就像一个精巧的括约肌,在吸气时会收缩,防止胃食管反流,守护着我们的消化系统。主动脉间隙位于T12水平,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和半奇静脉在此穿过,它不受膈肌收缩的影响,确保了重要血管的正常运行。


膈肌的功能障碍


膈肌虽然强大,但也可能会出现功能障碍。当膈肌受损或神经支配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导致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膈神经受损可能会使膈肌的收缩力减弱,影响正常的呼吸节律。膈肌的病变还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膈疝,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膈肌的薄弱区域或裂孔进入胸腔,会对心肺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保护膈肌,从日常做起


既然膈肌如此重要,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保护它呢?首先,保持良好的姿势非常重要。长时间的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会增加膈肌的负担,影响其正常功能。适当的锻炼能够增强膈肌的力量和耐力。比如进行深呼吸练习、游泳等有氧运动,都能有效促进膈肌的运动,提高肺活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也有助于维持膈肌的健康状态。


膈肌,这个人体呼吸的“幕后英雄”,虽不似心脏般时刻跳动夺目,却在无声中支撑着我们的每一次呼吸。让我们更加关注膈肌的健康,呵护好这个默默奉献的“守护者”,享受健康、顺畅的每一次呼吸。


(蒋益)


(来源:四川蓝生脑科医院)




 


责任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