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生活 | 服务百姓 关注民生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医疗卫生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医疗卫生  

中风背后的“隐形杀手” | 颈动脉狭窄在悄悄侵袭你的大脑


2025-04-27 15:29:52  来源:百姓生活



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 左侧颈内动脉血流畅通


73岁的李大爷,因为头晕、头部不清醒感来到四川蓝生脑科医院神内一病区就诊。最近完善各项检查,确诊患者多发性脑梗死、右侧颈内动脉夹层后闭塞,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颈内动脉硬化等多种颈动脉病变,阻断了脑组织的供血,导致患者反复头晕入院。



为彻底根治患者反复头昏的病情,科室展开了术前病例讨论,最终制定了适合的手术方案。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择期施行了“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非常顺利,术后复查头颈部CTA提示,经左侧颈内动脉手术治疗后血管畅通,狭窄处充盈,患者自诉头昏基本恢复,头脑清醒,并顺利出院。


深度剖析

李大爷的血管为何会“堵死”?


回顾患者的病史,医生发现颈动脉狭窄有多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高血压:血管的“长期冲刷者”:10年高血压病史,未有效控制,高压血流持续冲击血管内皮,导致微小裂痕,为胆固醇沉积打开“缺口”。


高血脂:斑块的“弹药库”:低密度脂蛋白(LDL-C)超标,过量胆固醇渗透到血管壁,沉积形成黄色脂质核心。


糖尿病:炎症的“催化剂”:长期高血糖加速血管炎症,斑块纤维帽变薄易破裂。


不良饮食:动脉硬化的“加速器”:高盐、高脂饮食(如腌制食品、动物内脏)加速血管病变。



颈动脉狭窄

中风背后的“隐形杀手”


颈动脉作为连接心脏与头颈部、为大脑供血的关键通道,其“Y型”分叉处因血流复杂、压力较大,成为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发区域。当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等病因导致颈动脉管腔变窄、血流不足时,便会引发颈动脉狭窄这一疾病,进而造成脑部缺血。



中风(脑卒中)作为急性脑血管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具有高致死、致残率,而颈动脉狭窄正是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诱因之一,约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的20%-30%,严重情况下可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故而,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危害人民健康的“隐形杀手”之一。


大检查手段

揪出血管里的“定时炸弹”


颈动脉超声(首选筛查):具有简便、无创、安全、费用低廉的特点,能够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的结构、内膜厚度、有无斑块以及斑块的大小、形态、位置等。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这是一种无创的血管成像技术,可评估颅内血管,值得注意的是,体内有金属植入物者禁用。


CT血管成像(CTA):CTA可以进行三维重建,更直观地观察颈动脉的形态,但是在检查前需要了解患者造影剂是否有过敏史。


全脑血管造影术(DSA)(金标准):可以最准确地显示颈动脉的狭窄程度、斑块的形态和位置,以及侧支循环的情况。它是有创检查,需要住院在导管室局麻下进行。


治疗策略

三管齐下阻断血管危机


改善生活方式


改善饮食结构,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及粗杂粮,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


药物治疗


按医嘱进行抗血小板治疗、调脂治疗和降压治疗是防治动脉粥样斑块的“三大基石”。


抗血小板治疗:血小板聚集后容易形成血栓,针对颈动脉中度及以上狭窄的患者均应行抗血小板治疗来预防血栓形成。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还具有抗炎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稳定并逆转斑块,防止斑块破裂。


降压治疗: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Hg,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手术治疗


大多数颈动脉狭窄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70%)影响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才需要评估后决定是否手术。常用的手术方法有两种: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顾名思义,就是把颈动脉内膜斑块切掉,是一种外科手术方式,是在病变一侧颈部直接行切口,暴露颈动脉分叉部,阻断两端后切开斑块部位,将斑块及内膜剥脱切除后,缝合血管。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在患者的股动脉做一个2mm穿刺小孔,将保护装置透过导管送至颈部动脉,再置放支架,即可将已呈现硬化、狭窄的颈动脉部位撑开,恢复脑组织供血。其特点为微创性、手术成效高且施行简易。


预防堵塞

给血管“做保养” 


生活管理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血管造成严重损害,戒烟限酒能让血管远离 “毒害”。


经常锻炼。每天至少运动 30min,一周至少运动 3~4 天。运动就像给血管做 “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弹性。


达到并保持理想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减轻血管负担。


病因治疗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定期体检。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目标值。对于合并糖尿病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必须加强饮食管理。控制血糖目标值:非空腹血糖11.1 mmol/L以下,治疗期间糖化血红蛋白应<7%。通常建议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对于具有卒中高风险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建议将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


营养支持


多吃蔬菜水果、含优质蛋白的食品,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有助于血管健康。


限盐。过量的盐(钠)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钠摄入量应低于1500 mg。


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含饱和脂肪酸或反式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油炸食品、动物性脂肪(如猪油、牛油)等;选择含单不饱和脂肪酸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例如橄榄油、鱼类、牛肉等。


病情监测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超声、CTA 或脑血管造影复查,定期检测血糖、血脂、血压。通过定期监测,能及时发现血管的 “小毛病”,并采取相应措施。


(来源:四川蓝生脑科医院)





责任编辑:刘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