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交建真心扶贫真情助学侧记
百姓生活网 周飞 刘帅
图:捐赠仪式现场。
“卡沙沙!卡沙沙!(彝语:谢谢)有四川交建的帮助,我们的生活用水就不愁了!”
5月8日,对于凉山州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的师生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由四川交建市政分公司援建的生活用水设施正式启用,学校师生结束了生活用水捉襟见肘的历史。
位于凉山州昭觉县东北部的第一希望小学,座落于竹核乡。由于国家扶贫力度的加大,昭觉县儿童辍学率连年下降,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师生人数也越来越多,如今,学校共有师生200余人。长期以来,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仅靠一座2吨大的水箱供水,由于水箱太小,常常是食堂做饭用了水,师生们喝水、洗手、冲刷厕所就无水可用。
2019年底,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原来的供水设施已完全不能满足师生生活需要。
一根水管,一份国企担当
图:捐赠仪式上,孩子们送上了自制花环,唱起了彝族歌曲。
四川交建与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结缘,缘于一条扶贫通道——乐西高速。
乐西高速,起于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县,经凉山州雷波县、美姑县止于昭觉县。建成之后,乐西高速将成为成都至攀西地区的第二条通道,还将结束大凉山腹地的雷波、美姑、昭觉三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乐西高速全长约170公里,项目总投资约327亿元,建设工期为5年。
2017年底,四川交投集团下属四川交通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乐西高速四个标段的施工任务后,其中的乐西S2-5项目经理部就建在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的隔壁。
项目施工到哪里,党建阵地就跟进到哪里;党建阵地跟进到哪里,扶贫工作就做到哪里!
从项目部开建之日起,四川交建就把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有特色的系列扶贫活动,做为“造福一方百姓,服务一方水土”的重要工作来做。
四川交建团委副书记王敏告诉记者:“四川交建作为国有企业,作为社会扶贫的重要力量,一直致力于因需帮扶、精准帮扶,利用自身优势,勇担社会责任,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
翻开四川交建乐西高速S2标段5分部的扶贫档案,入驻昭觉县以来,他们先后开展爱心募捐活动、美德超市活动、以工代赈活动10余次,组织开展贫困户劳动技能技术培训7次,为贫困家庭捐赠物资10余吨、为贫困学生捐赠衣物、学习用具2300件。同时,有35名贫困家庭的成员成为四川交建的劳动用工。
关注学子成长,助力乡村教育。四川交建了解到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缺水的情况后,立刻行动起来,他们先把项目部自己的生活用水管道接通到学校,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保证师生临时有水可用。
但这样一来,项目部自己的用水就十分紧张。
为了永久性解决师生用水难题,四川交建市政工程分公司党总支部、项目部党小组,层层研究,反复磋商,多次深入实地察看水源,最终拿出30余万元经费,铺设了10多公里长的管道,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接通到校园内。
图:为蓄水池添加盖板。
为保证水量的稳定,四川交建还在校园内新修建了一座20余吨水量的蓄水池,确保生活用水持续供应。
当脸庞稚嫩的彝族小学生,将上学途中采摘的野花送到四川交建领导、员工的手中,当孩子们自发唱起献给远方尊贵客人的祝酒歌,当学校师生将感谢的锦旗送到四川交建代表的手中时,这一刻,既幸福又沉重!
图:孩子们欢笑的背后,是皮肤黝黑的交建人。
四川交建市政分公司党总支部书记魏再彬感慨地说:“我们尽自己所能给学校做点事,这是四川交建作为国企应有的担当,更是我们要长期做下去的事。”
一个水杯,一份国企情怀
“太好了!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水杯,我以后一定做到不再喝生水。”
“我会珍惜这个水杯,也会记住四川交建姐姐讲的不喝生水的话。”
5月8日下午,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人手一个,领到了属于自己的饮水杯。
喝生水,在凉山州的很多地方屡见不鲜。
图:为孩子们发放带有编号的水杯。
在昭觉县,由于长期的生活习俗,孩子们没有喝开水的习惯。口渴了,就会跑到水龙头上,对着出水口喝生水,对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在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从一年级的小学生,到六年级的大孩子,绝大多数在家、在校都是喝生水,胃肠道疾病很常见。
真扶贫,就要用真心。
作为四川交建下属市政分公司的党总支部书记的魏再彬,他深刻认识到各级党组织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要求所属六个项目部的党支部、党小组要创新党建扶贫,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与项目工地所在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帮扶,开展党的路线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移风易俗等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慰问活动、服务活动、志愿活动。
而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则是魏再彬以普通党员身份主动帮建的联系点。他多次协同与学校一墙之隔的乐西高速S2-5项目部党小组,就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遇到的各种困难研究解决办法。
每一次到项目部检查工作,魏再彬都要到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看一看。他告诉记者,每每看到孩子们跑到水量很小的水龙头上喝生水,我就很难过。
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水源的问题解决后,魏再彬提出,我们不光要解决供水的问题,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孩子们养成喝开水的习惯。
于是,两个全新的电热水器出现在了校园内。
安装热水器容易,但改变一个习惯却很不容易。
有了开水,可孩子们还是习惯跑到水龙头上喝生水。
魏再彬一了解,原来孩子们很少自己带水杯,用来喝开水的碗又放在食堂,取用也不方便。
看到这种情况,魏再彬提出,给孩子们每人发一个水杯。为防止孩子们分不清水杯,相互混用,容易传染疾病的情况出现,魏再彬要求给每个水杯都打上编号,同时,配合学校老师,深入班级反复给孩子们讲喝生水的坏处,慢慢培养他们喝开水,不混用水杯的习惯。
看到这一幕,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学校校长井子日且,这位刚强的彝族汉子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图:我们有自己的水杯了。
他说,四川交建不仅给学校提供了生活用水,还考虑的这么细,就像孩子的父母一样关爱孩子的成长,我这个校长也要向他们学习。
一次讲座,一份国企温暖
这里是大凉山腹地,这里是交建人的第二故乡。
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四川交建没有忘记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四川交建一边复工复产,一边抗击疫情,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乐西高速四个标段,10多处工地上,近万名员工,也没有一人出现疫情。而他们在做好自身抗疫的同时,口罩、消毒水、香皂,这些防疫必须品,早在孩子们复学前就送到了学校。
图:洗手七步法小讲座。
在昭觉县竹核乡,由于观念问题,人们对于洗澡洗手的问题,没有什么概念。环境的影响,昭觉县第一希望小学的学生也没有洗澡洗手的习惯。
讲卫生,从洗手开始做起。四川交建和学校领导商量,在学生中搞一次洗手七步法小讲座,引导孩子们学会正确洗手,逐步养成勤洗手,讲卫生的好习惯。
图:有水了,洗手了!
同时,四川交建还在洗手池的上方,专门添置了肥皂盒,定期免费发放肥皂。
把爱心的种子、文明的星火、卫生的理念送到彝族孩子的身边,并通过他们影响他们的家庭。乐西S2-5项目经理部经理张波说。
洗手七步法小讲座上,来自四川交建的文玉兰一边示范如何洗手,一边纠正大家的错误动作。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奖励一块肥皂,让他们回家教自己的父母家人学会正确洗手,养成勤洗手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他们提出,四川交建将与学校一起,组织一次正确洗手的比赛,邀请学生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到时人人都有奖品。
图:孩子们腼腆的笑脸。
图:阿加莫送上了自己想象的乐西高速建成后的模样。
长达100多公里的乐西高速,每天都在向前延长。
对于四川交建来说,他们修筑的,不仅仅是一条打通大凉山与外界的扶贫路,也是一条彝族群众通往小康的幸福路,更是一条展现国企担当的情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