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传播 百姓生活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搜索:
军旗飘扬
当前位置:聚焦西部  >  军旗飘扬  

羊湖电站之母


2024-03-08 21:01:16  来源:百姓生活

——贺贵成长篇小说《涌动的羊湖》读后


刘小革


我在2024年“三八妇女节”将至之日读完了这本42万字小说。脑海中不断地闪出一位伟大女性的形象:身着橄榄绿军装,肩扛黄色大校警衔,瘦骨嶙峋,头发花白,容貌沧桑。但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中透出岩石般的坚毅。于是,我坚定地敲下 “羊湖电站之母”几个字。是的,在我心中,石方竹,她就是羊湖电站之母! 



真实是这部作品的奠基石


虽然《涌动的羊湖》定位是小说,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一部融合非虚构文学和小说两种文体的文学作品,看成是作家的一次跨文体创作的成果。


为什么这样界定?


首先,羊湖电站不是虚构的。这座建成于1998 年9月18日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就坐落在西藏自治区在岗巴拉山麓,离拉萨约100公里。而要建成这样一座水电站,所必须经历的千难万险,更不是虚构的。所以,它不同于可以任意虚构的普通小说,更不同于作家思维可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和魔幻小说。这部当代体裁的小说中涉及的人和事无论有多超乎我们的想象,但绝对是以非虚构的事实为基石的。


其次,主角石方竹的原型女大校方长铨也不是虚构的。她是当时全军唯一基层带兵的总队长。我认为,如果没有真实的方长铨的存在,作家贺贵成不会塑造出石方竹这个人物形象。因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女性搞水电都是罕见的,何况是在西藏高原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负责世界级重大水电工程建设的总指挥。作家会把这个人物塑造为一个男性,这才合乎常理。但是,由于真实的方长铨就是一个另类,就是一个奇迹,她的存在,打破了常理,给了作家成功塑造巾帼英雄石方竹的底气。


小说中还有许多牺牲和没有牺牲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原型也是真实存在的。作家进行了深入采访和查阅大量的资料才塑造出了他们。


因此,真实,是这部作品的力量所在,是这部作品的奠基石。



图为:1989年9月,官兵们集结成都,乘坐飞机,开赴羊湖电站建设工程的情景。


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读者


当然,仅有真实不是文学作品,只能是一堆躺在纸上的文字和图片,而作者把这些资料演化为充满活力的小说后,就有了惊人的感染力。


读《涌动的羊湖》,让我经受了一场久违的精神洗礼,我那颗几乎被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搞得濒临死亡的心灵,如在黑夜中被闪电击中,猛然复活。


我看到,我们的民族,还有石方竹这样的英雄!我们的民族,还不乏这样的英雄!他们愿为造福民族,造福人类的理想献身,他们的存在,就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这就是贺贵成小说《涌动的羊湖》最大的魅力。


贺贵成曾说,他创作长篇小说的标准是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力争写出最动人心弦的故事。


他的确做到了。


刚开始我读小说封底上“小说着力刻画了一批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赤诚奉献,以坚强、坚韧、坚毅、无畏、勇敢创造人间奇迹的中国军人的鲜活形象,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这段话时,并没有产生阅读此书的欲望,反而生出一丝疑惑,这样的套话见得太多了,值得读吗?


但是,我必须尊重作者。作品,是作家的心血,我和作家贺贵成素昧平生,他却主动送我这本书,就冲这点,我也必须读。


当我翻开这本厚重的书时,开篇的《序曲》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心。


原来,这天是羊湖电站首台机组充水调试的庆祝大会,现场一片欢腾。电力工业部领导当场授予羊湖电站工程建设者——武警水电第三总队“世界屋脊水电铁军”的光荣称号。可是,紧接着却发生了隧洞塌方的事故。


为什么?为什么这时会出这么重大的事故?所有的人心里都在问。羊湖电站的总指挥石方竹更是心如刀绞,她觉得对不起3000多名建设者,特别对不起牺牲的战友。而且她本人也可能受到法律的审判。


到底怎么回事呀?于是,作者成功地套牢了读者。


直到小说尾声,作者才为我们解开这个谜。


原来,事故原因不是决策者的错误,也不是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这次隧道塌方是地质结构和地震造成的。


实际上,还没有读到尾声,我已经坚定地相信:施工质量问题,在这支英雄部队是绝对不会发生的!


我能这么肯定,首先是因为工程总指挥石方竹是一个严苛得不近人情的人。谁对工作稍有懈怠,她就必定要收拾谁。甚至对与她同是大校警衔并同是正师职的政委,她也毫不留情:官兵累死累活地施工,你不是钓鱼就是打猎……背后大家怎么议论你,你知道吗?他们说,从北京调来的政委,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她这些话是当着许多官兵说的,把那个政委气得不轻,但也不敢发作,因为他不占理!


但石方竹却因此得罪了这个小人,使她后来被组织审查。


当然,她此前还多次收拾过其他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的人,所以,全体官兵没有一个不怕她,一听石总找自己就紧张,就以为要遭收拾,有人甚至吓得发抖,吓得哭。


读者也许会问,明明是一个瘦弱女人,怎么像只老虎,逮人就咬呢?但当你知道她肩上责任有多重,就能理解她的不近人情了。



图为:官兵们在隧洞施工中的合影。


对生命的极限挑战令人震撼


早在1985年国家决定修建羊湖电站,石方竹就被任命为当时的指挥所党委书记、主任、总工程师,三副担子同时落在她瘦削的肩上。


不料,工程才上马不到一年,就被叫停。这时她正好可以顺势卸下重担,可是,她没有。她反而选择了一条“像用沙子搓绳子一样难”的道路,全力以赴,力争电站早日复工。那些年,她多次往返于北京和拉萨,向上级陈述建立羊湖电站对西藏的必要性,并不断完善羊湖电站的设计。


三年之后,她提出了科学的论证,将电站由原单纯引水发电工程修改为发电抽水蓄能的电站。即用电高峰时开闸发电,满足拉萨电网需要;用电低峰时抽水入羊湖保持水位。这样就极大限度地保护了羊湖的生态。


国家同意复工了!不过,形式已经不同以往由国家拨款只管花,而要实行独家承包工程,出了问题要承担法律经济责任,甚至坐牢。但石方竹没有退缩,反而立下军令状:“如果我修的羊湖电站出了事,我愿意上军事法庭,接受法律的审判!”


这是多么重大的责任,她作为工程总指挥,能不严苛吗?


1989年9月,羊湖电站正式复工。复工有多难,先看看他们的工作环境有多恶劣吧。


羊湖电站工地海拔4400米,并且要翻越5000多米的岗巴拉山山口才能到达。上山第一天,高寒缺氧就给了官兵们一个下马威。头痛欲裂、流鼻血、恶心呕吐、浑身无力,这些都听说过,但从不知缺氧还会失去记忆,连父母啥模样都想不起来,还一把一把地掉头发……

难怪啊,这里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一半,在这里即使躺着不动,心肺的负担也相当于上海的搬运工在劳动呢。


才上山七天,年轻战士张顺就因患高原脑水肿长眠于羊湖畔的半山坡上。


还有诸如香烟要放在热水杯上汽过后才点得燃、高压锅煮出的面条居然硬得像筷子、初期没有蔬菜时每个班只有一碟干炒黄豆,炒海带下饭等等数不清的困难……


官兵们也是血肉之身,面对这一切,产生退缩之心是人之常情。可是,退缩,就意味着工程不能完成,这是石总的责任心绝不允许的。因此,她对累得没力气搭帐篷的战士吼:这点苦都吃不了,还算什么军人!她愤怒地拍着桌子骂后勤部长:慢腾腾的工作效率怎么行?!大学生参军的“学生官”吃不了苦想转业,她不放,还召开军官大会,杀一儆百。她说:有个“学生官”要求转业,让我放他一马。我的心肠就那么软?别把我看得太好了,我不是一个慈祥的妈妈,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电站建设的总指挥,一个承担着修建环境最艰苦、任务最艰巨的电站建设任务的指挥员……我早就立下军令状,要高质量、高速度完成任务。因此,我对全体官兵的要求是:不完成任务,决不走下岗巴拉山!


石总回顾曾有外国人到羊湖考察后告诫她:这里是不能逞能的地方,你会死在这里的!她毫不犹豫回答:我随时准备死在这里!


这是真正的大无畏精神,不是空讲的大道理。


而且,她早就把已经分配到华西医院工作的女儿硬调到了正在建设的羊湖电站工程的医院,为了不搞特殊没有声张。此时,她只好公开这个秘密。此秘揭开,如石破天惊,军官们都感动不已,敬佩不已。再也没有人会说“石总给我们讲无私奉献,咋不把自己的子女整到高原上来试试?”的闲话了。


她的一席话,把那个想转业的“学生官”吓得一身冷汗,又万分惭愧。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正在热烈追求的裴医生,正是石总的女儿,他还想动员她一起转业呢。


在以身作则的石总手下,官兵们哪还敢不努力工作?


而且,她对自己才是最严苛的。


她不但把女儿硬调到羊湖,而且女儿因奶奶去世回家奔丧也遭了严重警告处分。


特别是每当灾难降临,她总是以赴死的姿态,冲在前面。临危不惧,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切。


我过去以为,打隧洞最怕岩石太坚硬,现在才知道更怕砂石泥土混成的山,随时都可能塌方,只能一边掘进,一边清理塌方砂石。有一天,羊湖2号隧洞又一次大面积塌方,把副连长苏明砸在里面了。人命关天!石总火速带领人从山下的总队机关赶到塌方隧洞,果断指挥增加人员轮换救援,提高抢险速度。可是,苏明还是牺牲了,石总痛心不已。


一次大雪封山,公路积了70多厘米厚的雪,眼看粮食送不上工地,石总命令调推土机推雪开路,送粮上山。可是由于大雪浸松了公路,推土机半道滚下山坡,驾驶员李晓明受重伤奄奄一息。石总又是马上赶到,一边指挥抢救,组织献血。一边又紧急再调推土机继续开路,她不能让山上工地官兵们断粮啊!


长期的过度操劳,消耗着石总的生命,她患了多种疾病,但从来不休息。又一次,她听说隧洞渗漏水,又亲自进洞查看详情,也想看望官兵们,结果自己反晕倒在泥水里……


读到这里,我不觉跟随作者的描述来到现场,石总就在我眼前,她浑身泥水、脸色惨白、紧闭双眼,嘴唇乌紫、不省人事……


我惊得几乎不能呼吸,啊!还能救过来吗?我问,一个瘦弱女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呀?


我忽然明白,是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只有母亲,才能为自己的孩子不要命!是的,羊湖电站就是石总的孩子,石总就是羊湖电站的母亲。


我的泪眼模糊中幻化出神话预言:有谁跳进羊湖,就能建成羊湖电站!我看见,石总奋不顾身地一头扎进了羊湖。


挺立在海拔4400米的羊湖水电站,谁说不是神话呢?


面对这么不要命的最高首长,而且还是一位女性,官兵们又怎么能不像她一样的拼命工作呢?



图为:长篇小说《涌动的羊湖》主人公原型——原武警水电三总队总队长方长铨首长(左三)与技术人员在研究工程施工图纸。


慈母之爱感人肺腑


不过,亲爱的读者,你如果以为官兵对他们的石总只有敬畏,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官兵们对石总,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敬爱。因为她时时刻刻像慈母般关爱官兵。


生活上的困难,事无巨细,石总都亲自过问,及时解决。


小到督促后勤及时给牺牲战士发抚恤金、给每个人买羊皮被褥、高价空运蔬菜改善伙食、安排放电影,丰富文化生活……大到在成都建立保障基地,医院、招待所、家属院,解决随军家属的住宿生活;请来驻地周边中小学、幼儿园领导,让他们了解官兵们为了修建羊湖电站吃的苦受的累,亲自恳请他们帮助解决部队干部子弟入学问题;又利用冬季不能施工的休整期,联系地方妇联共同组织联谊会,解决年轻军官的终身大事还许诺:只要恋爱成功,结婚时就分一套房子。 

                                                                                         

有这样贴心的关怀,官兵们都不好意思不努力工作。


李晓明脱离生命危险后石总最关心他还能不能过正常夫妻生活,得知不行后长叹:“这么年轻的战士啊!哎!” 这声长叹,是母亲对儿子的心痛!晚上她又去看望李晓明,因极度疲惫,在返回机关路上晕倒。要不是被干部捡来喂养的一条狗发现,她可能就没命了。女儿责怪她,她却说:自己的孩子做了那么大的手术,当妈的不亲自来看一眼,心里过得去吗?


她虽然舍不得人才流失,但得知潘登、鞠燕夫妻生出脑瘫孩子后心痛不已,主动安排他们转业:“你们回成都好好过日子,再生一个孩子吧。”这不是慈母般的关怀吗?在她心里,每个战士都是她的孩子。


石总不但关爱自己下属的官兵,对驻地藏族儿童也充满爱心。安排官兵帮助当地修建学校,经费也是无偿奉送。要知道,他们是自负盈亏的单位,曾经还差点发不出工资呢。


这就是石总,她石头般的外表掩不住母爱的光辉。



图为:2020年8月23日,贺贵成(左一)在羊湖电站参观发电机组。


一本真实感人的群英谱


《涌动的羊湖》中,作者还怀着深深的悲悯之情,从人性的真实出发,塑造了一大批基层官兵的真实形象。


虽然,他们并没有石总那样的宏大理想,他们中有不少农村兵是因为贫穷,为了转志愿兵能挣工资才来到高原,也有为了入党捞政治资本的,也有单纯想立功的……


但就是这些“胸无大志”的基层官兵,在与恶劣环境,艰险工作的抗争中,在石总的精神感召下,不知不觉就把自己的小理想忘记了,全身心地投入羊湖电站的建设,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们当中,有人被冰雹砸伤得了严重脑震荡;有人被雷电击伤,手臂都被击断;更奇怪又可怕的是有八名官兵遭遇地光几分钟后就从此成为聋子;还有人因长期高原恶劣环境影响,患了阳痿症,不得不与相爱的前妻离婚,治好再婚后生的孩子又是脑瘫;有的军属不知高原凶险误以为部队条件好,跑到部队来生孩子,结果生出死婴;还有人因为不能请假,只能开证明后让妻子一人去领了结婚证,又和妻子分别在安徽和羊湖工地举行两地婚礼;也有人因一时糊涂犯了错到牺牲时也没恢复志愿兵资格;还有苦干了多年,在提职机会到来时却因所谓“超生”而未能提职的干部;还有一位因太疲劳驾车出了车祸的司机怕被撤销志愿兵待遇,哭着哀求:求求首长们,不要撤我的志愿兵,我家穷!我家穷啊!……


我好多次禁不住为这些平凡官兵落下泪水,是的,他们太平凡了。但是,他们在我心中,都是英雄!


正是石方竹和她手下的官兵们,建成了羊湖电站,给拉萨的黑夜,安上了明亮的“眼睛” ,被称为“日光城”的拉萨从此又成为了“不夜城”!


《 涌动的羊湖》,这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就这样走进了我的心中。我相信,它也会与更多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走进他们的心中!

 

 [作者简介] 刘小革,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常务理事,四川女子散文创作中心评论部部长,四川省散文学会评论部顾问。曾任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党委宣传部部长。著有散文集《迟到》《有一种痛》。主编四川省散文学会理论部评论文集《读你》、赵先前散文集《雪崩》,参与编辑《路魂》《川黔散文选》等多部散文集。


责任编辑:张婷钰